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时事

怀元辰:带着孩子们从面团里感受非遗魅力

时间:2023-07-25 12:43:43  来源:石榴云  作者:石榴云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任春香

  这个暑假,怀元辰每天在乌鲁木齐市文化馆非遗面塑传习室给学生教授面塑技艺。桌上摆着大大小小的学生作品,虽然稚嫩,但他却十分珍视,一一整齐摆放到陈列架上。

  “面塑是一门随性的艺术,看着面团在手中变化成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现出生活百态,我非常享受这一过程。”怀元辰说。

  7月7日,怀元辰在乌鲁木齐市文化馆非遗面塑传习室教孩子面塑。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任春香摄

  乌鲁木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传承人怀元辰30多岁才开始学习面塑,凭着一腔热爱,从零学起,执着钻研,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并将其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事业。

  “你想不到我上学时学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吧?”怀元辰笑着说,他从小喜欢书法绘画,上学时几乎承包了班里的黑板报。工作几年后,他偶然认识了自治区非遗面塑传承人那鼎浩,看到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他极为震撼,决定重拾自己的艺术爱好。

  2009年,怀元辰坐在课堂里,和一群10岁左右的孩子一起学习面塑,他丝毫没有感到尴尬,反而充满欢喜:“我是真的喜欢面塑。”

  学了两个月后,当他完成一件作品,本以为会得到表扬,没想到却迎来当头一棒。“经过老师点评,才意识到我捏的阿凡提没下巴,脸部特别不协调。”他回忆说,当时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扎实练好基本功,不断琢磨钻研技艺。

  第二年,怀元辰的面塑技艺逐渐娴熟,他开始在乌鲁木齐市文化馆非遗活态展示区做面塑传承工作。暑假招收学员时,只有一名9岁的男孩报名。尽管只有一个学员,他仍然精心准备课程,坚持每天守在传习室,提高自身技艺的同时,全心全意地教授学生。

  “这个孩子每天坚持上课,学得认真,这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他说,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才有了成果。2011年暑假报名的学员渐渐多了,到2013年,每个班学员都满额,甚至需要排队上课。

  7月7日,怀元辰在乌鲁木齐市文化馆非遗面塑传习室教孩子面塑。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任春香摄

  在教学中,孩子们脑洞大开的操作,常常给怀元辰的创作带来灵感和新思路,让他琢磨出新方法。有个孩子在面塑上分别涂上金色和银色染料,没想到产生了丝绸般的质感;还有个孩子将面团和黏土混捏成一团,成为一种新材料,大大增加了材料的硬度而且更加抗摔……

  怀元辰说:“孩子们常常会打破成年人的惯性思维,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让我受益匪浅。在班上,我会以孩子的名字命名这些新操作和新方法。”

  这些年来,怀元辰将传承非遗作为自己的事业,把重心放在手把手培养孩子、传授技艺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2016年9月,他的面塑课首次被引入学校课堂,随后的几年更是遍地开花。他走进校园、社区,让更多孩子了解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

  如今,怀元辰教过的学生中,有的大学毕业后独当一面,在面塑领域创业并小有成绩;有的在全国雕塑类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面塑的过程中提升了个人综合素质……这些都让他获得满满成就感。

  怀元辰认为,面塑技艺入门简单,但提升却很难,一件有艺术感的面塑作品并不追求“形”的逼真,而是要有“神”,这要求创作者在创作时揣摩原型,了解文化背景,参考文献,通过技艺和手法准确表达出人物的形态、气质、神韵。

  “文化修养是基础也是创作灵感,学生学习并打磨钻研传统技艺,可以激发想象力,提升专注力,培养综合素质。看到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和提升,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怀元辰说。

  责任编辑:吴雪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