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读新疆 沙掩古城待细读, 胡杨千里画中游。 更闻参枣原生果, 一路乡音到羌都。 
点击音频收听《千里画廊若羌行》 
最近一个偶然机会,我去了一趟若羌。 我们乘坐越野车从库尔勒出发,向东南疾行。所经208国道现在已修成高等级柏油路,平坦开阔,行车仅用了4个半小时即赶到了若羌县城。同行的当地朋友说,过去去若羌,440多公里土路,乘车就要在风沙中颠簸十几个小时,可受罪呢! 208国道大体上是沿着塔里木河左岸修成的,与大河若即若离。虽然不时要穿越戈壁沙漠,但由于大河周期性洪水漫灌的恩赐,路两旁绝大部分都生长着胡杨林或红柳丛,因此并不感到荒凉和寂寞,与我原来想象的大相径庭。 “现在去若羌是看胡杨林的最佳时节,遍地金黄,可壮观了。”同行的当地朋友对我说。 
是的,在千姿百态的原始胡杨林中穿行,万千铁铸般的树干高擎起经霜的树冠,如一顶顶金伞张开,或赭红、或金黄、或深绿、或绛紫,赤橙黄绿青蓝紫,厚重茂密,远近铺开,层次分明,在灿烂秋阳照耀下,衬托着晴朗的蓝天,万紫千红,分外辉煌,竞相扑入眼帘。这是胡杨林一年一度的狂欢节,也一次隆重精彩的谢幕仪式。大漠的英雄树们仿佛要在严冬濒临树叶脱尽之前,尽情地释放出自己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以充分展示顽强不屈的英雄本色,好把生命最美好最亮丽的一面刻印在大漠的画册上。望着车窗外光彩夺目的奇景,我不由陶醉了! 我曾有幸到南北疆多地观赏深秋的胡杨林,如伊吾、轮台、巴楚、泽普等地,那里金色的胡杨林都很有名。但是我感觉都不如这次若羌路上,原始胡杨林任你穿行千里依然连绵不绝,真个是秋色斑斓远接天,如同长时间滑行在一眼望不到边的一条色彩河流之中,更如在一道千里山水画廊里畅游,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惊叹不已! 
好像不愿让长时间单调的画面造成审美疲劳吧,公路两旁不断转换布景,一会儿有暗红色的红柳墩闪过,一会儿条田和挺拔的白杨林带出现了,接着倒映着天光和大地秋色的水库、湖泊、河流和大片湿地等等异样地貌也陆续接踵而至,更有种种飞鸟啾鸣着展翅掠过画面……多样的形象、色彩和音响穿插变化,不时给人以意外的惊喜,真个是“万类霜天竞自由”!但是,总体感觉上,仍然是长长胡杨林所带给你的满眼金黄。高贵热烈的金黄,是深秋胡杨林色彩的基调,这是一种成熟饱满的色彩,也是喜庆丰收的色彩! 黄昏时分,我们带着满眼喜庆的金辉和对前人感恩的敬仰之情,进入秋意盎然、华灯初上的若羌县城。 
这是一座开阔大气的小城,林立的高楼掩映于茂密的树木之中,街道整齐宽阔而又清洁宁静。它竟然有一个很大的文化广场和一座设计现代、藏品颇丰的博物馆!享誉世界、曾经在古丝绸之路上大放异彩的古楼兰国和它辉煌千年的楼兰文化,原来就在若羌县境内!“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立即记起这些脍炙人口的唐代边塞诗中的名句来。若羌,拥有多么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呢! 返回库尔勒途中,千里金色胡杨林的浓烈色彩再次让我陶醉了一番,眼睛又不够用了。望着车窗外色彩斑斓的秋景,不由吟成一首七绝: 沙掩古城待细读, 胡杨千里画中游。 更闻参枣原生果, 一路乡音到羌都。 作者:夏冠洲 主播:凌文
资深播音员、中国演出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郑欣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