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赵春华 “老爷子,您别着急!只有您身体养好了,才能回家照顾生病的儿子!”“阿姨,您有慢性支气管炎,一定要配合我们好好做雾化,这样晚上睡觉才能舒服一点”…… 2月14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重症负压病区,护士长董辉在病房里耐心地安慰着正在隔离的两位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护目镜的内壁上已经有一层细密的水珠。完成上午的查房,他小心翼翼地脱掉身上的防护服,摘下护目镜、手套,进入缓冲区。手机屏幕闪起亮光“老公,今天是我们一起战斗的第二十五天,一定要好好吃饭,吃饱饭才有战斗力!”看到爱人、感染性疾病中心感染二科护士袁翠翠发来的温馨提示,温暖漾上了董辉的心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该院感染性疾病中心所有病患被转移至其他科室,中心设立两个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作为在感染性疾病中心工作多年的董辉和袁翠翠,几乎在同一时间接到了工作任务。 夫妻俩迅速到岗,投入紧张繁忙的工作中。重症负压病房和感染二科分别位于4楼和3楼,虽然是楼上楼下,但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夫妻俩几乎很少见面。 重症负压病房收治的疑似病例几乎都有慢性支气管炎等基础病,而且岁数较大,隔离期间吃、喝、拉、撒都由医护人员负责。 “我们一共17名护士,每个护士每次进病房工作的时长是4小时,有时候因为病患病情需要,延长一两个小时是常有的事。不敢喝水、不敢上卫生间,脱掉防护服里面的衣服都湿了,但谁都没叫苦。”董辉说。 作为一个男护士长,董辉既细心也有耐心。他除了工作外,每天还通过电话告知病患亲属病患的基本情况,让其亲属放心。袁翠翠有一次在隔离留观区连续工作了6小时,出来脱防护服时连胳膊都抬不起来了。即便如此,袁翠翠也没有向爱人叫过一声苦。“我们都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作为护士长,他身上的担子肯定比我更重。”袁翠翠说,有时候他俩会在楼道擦肩而过,即便如此,两人也会默契地为彼此打气,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加油!” 从三楼到四楼,只有24级台阶,它们见证了这对抗疫夫妻忙碌的日常,还有他们特殊时期坚如磐石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