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时事

在艾西曼感受科学治沙

时间:2024-03-25 22:28:33  来源:石榴云  作者:石榴云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曹华

  阳春三月,春风吹着口哨,轻轻拂过艾西曼沙丘上的梭梭林。随着气温回升,蛰伏了一整个冬季的枝条萌发出点点绿色。

  艾西曼区域位于阿瓦提县,是阿克苏地区绿洲内部最后一片沙地。

IMG_20240324_171922

  艾西曼种植的梭梭林萌发出嫩芽。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曹华摄

  2021年,阿克苏地区打响了艾西曼区域生态修复和荒漠化歼灭战,计划5年完成修复治理土地面积106.14万亩。这也是阿克苏地区实施的第五个百万亩生态修复和治理工程。

  3月24日,记者在艾西曼绿化工程区看到,两年前栽种的第一批梭梭林已经长到了一人多高,沙枣、柽柳、胡杨等长势良好。在这里,从水资源节约利用,到树种选择,处处都体现着科学防沙治沙理念。

  水是荒漠化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在艾西曼绿化工程区,一条深约2.5米、宽约8米的水渠由北向南深入沙丘腹地。这条水渠连接阿克苏市污水处理厂。在这里,阿克苏市、温宿县的城市生活污水经过集中处理后,形成再生水资源,经过50公里的奔流,被输送到这里进行灌溉,满足生态建设用水需求。

  “艾西曼荒漠化防治从规划开始,就坚持以水定绿的理念,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大力发展节水林草。”阿瓦提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蒋丽丽说,再生水到艾西曼后,通过滴灌输入树木根部,每一滴都不会被浪费。

  记者注意到,艾西曼区域栽种的树种都是本土乡土树种,乔木以沙枣、胡杨为主,灌木以梭梭、柽柳为主,这些树种都具有耐干旱、耐瘠薄、抗风沙、抗盐碱的特点,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因地制宜的治沙理念在艾西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人工造林,也可以看到草方格工程固沙,同时还有湿地修复、封沙育林等,体现出宜乔则乔、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沙则沙的科学治沙理念。

  “去年新疆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后,我们在保持总任务量不变的情况下,对艾西曼后期建设进行了优化调整。”蒋丽丽说,将人工造林减调7万亩到封沙育林,通过近自然恢复的方式,实现恢复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

  “以前如果规划种植乔木,就必须种植乔木,现在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科学调整,只要能达到恢复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目标就行。”蒋丽丽说。

IMG_20240324_172223

  沙丘上留下野生动物的串串足迹。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曹华摄

  艾西曼区域荒漠化治理坚持科学防沙治沙取得了显著成效,绿色正在逐步扩大,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这两年,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多次在艾西曼拍摄到野鸡、兔子、狐狸等野生动物留在沙丘上的串串足迹,昔日荒凉死寂的荒漠,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目前,阿瓦提县已完艾西曼区域治理任务的近90%,今明两年是全面完成艾西曼区域荒漠化治理的关键期,我们将坚持科学防沙治沙理念,让艾西曼的春天更绿更美。”蒋丽丽说。

  责任编辑:孙圆圆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