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时事

量一量我们和野生动物的安全距离

时间:2020-02-26 18:57:05  来源:天山网  作者:天山网

 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

明确规定,凡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禁止猎捕、交易、运输、食用野生动物的须严格禁止

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

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

全面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

回顾一些重大疫情的历史

可发现由动物传播给人类的疾病不少

有研究数据表明

目前,78%的人类新发传染病与野生动物有关

从鼠疫、SARS、埃博拉,再到新冠肺炎

都是直接或间接的野生动物疫源性疾病

直到今时,在我国西北、西南等地

仍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

那么这些病原是如何从野生动物身上来到人类身上的呢?

新疆生态学会副秘书长、副研究员李维东

曾在1975年至1996年任新疆伊犁卫生防疫站鼠防科主任

研究鼠疫传播途径多年

据他介绍,鼠疫原本只在旱獭、黄鼠等动物栖息的自然环境内循环

人们不进入鼠疫自然疫源地

不接触啮齿类动物

感染的机会很小

可当人去捕捉、猎杀甚至剥食染疫动物

或者被它们身上的染疫跳蚤叮咬

就有可能把病原扩散到人的生活区域

循环于蝙蝠、豪猪、羚羊等动物栖息地的埃博拉病毒

也和人类的侵扰有关

非洲农村地区的人们喜欢把蝙蝠等动物熏烤或做汤食用

于是在捕捉、处理、食用过程中染上了病毒

追溯这些重大疫情传播的途径

饲养、运输、交易、利用其皮毛

或者侵占、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

都会加速野生动物体内病原蔓延到人群的进程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

让人们对自己和动物安全距离的关注升温

和我们经常接触的宠物猫狗

以及流浪猫狗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李维东提醒大家

家养宠物如果定期检疫并接种疫苗

还在我们可控的安全范围

但当它们和无检疫、不可控的流浪猫狗接触

或者被人带到野外旅游

就会存在隐患

一旦它们与染疫的动物接触,

或被马路边、草丛中染疫蜱虫叮咬

就有被传染的风险

作为养宠物者

要定期对宠物生存区域进行消毒

不要让宠物靠近其他动物的粪便

不要随意丢弃自家宠物的粪便

一些市民还喜欢去市场购买宠物鸟、宠物鼠饲养

一定要注意其中风险

市场出售的部分宠物是从野外捕捉的

它们的疫情传播风险相对较高

购买时一定要对宠物的来路、防疫情况做严格检查

春天将至,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增多

家长喜欢带孩子去野外观察动植物

李维东提醒,在野外一定要注意避开染疫蜱虫

它们会传播森林脑炎、出血热、莱姆病等疾病

蜱虫栖息在路两旁的草尖、灌木枝叶的顶端

还很喜欢待在候鸟栖息地

它们很灵敏

对人体排出的汗液和温度很敏感

几米外就能感知到人的存在

所以进入野外或蜱虫栖息地

人一定要做防护,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

或在衣服、身体裸露部位涂抹驱虫药剂

3月,大量的候鸟将开启回归之旅

届时,拍鸟、观鸟爱好者会和候鸟“亲密接触”

新疆鸟类研究专家、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马鸣

提醒大家要与鸟类保持安全距离

一旦发现鸟类有萎靡不振、流涕、起飞困难等现象

要尽快远离,并和林业草原及动物保护部门联系

报告他们对鸟类进行隔离处置

市民发现落单的幼鸟、受伤的鸟

也不要带回家治疗饲养

必须送至野生动物救助站处理

重要的事情说三句:

不要食用野生动物

不要侵扰野生动物栖息地

不要非法猎杀野生动物破坏生态平衡

人与野生动物保持安全距离

才能产生和谐共处的美

远离它们,就是保护我们

文/记者 赵梅 图/网络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