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讯 (记者 刘萌萌报道)聆听刘亮程分享文学之路、领略大地艺术里的乡村魅力……5月30日,由新疆作家协会主办的“作家回家 文学与你同行”新疆多民族作家文学周活动收官。 短短5天时间里,30余位来自全疆各地的作家、诗人、文学刊物编辑、文学爱好者通过聆听专家讲座、实地采风、文学自由谈等形式,提升了自身诗文创作知识积累和创作技法,开阔眼界、品味经典,为今后创作出精品力作打下扎实基础。 
讲座后,刘亮程给学员签名。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尹通元摄 “吹过城市的一场场西风,是从我的家乡吹来的,带着家乡的草木香气,带着尘土的味道,带着我的乡亲们浑身散发出的汗渍味以及那片大地上牛羊和万物的味道。我在一个陌生城市的西风中,闻到我家乡的气味。我开始了我最早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的写作。”活动期间,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分享了《在新疆的风声里》文学专题讲座。 
学员参观木垒书院。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尹通元摄 聆听讲座后,特克斯县文学爱好者阿力木江·阿汗说,以文会友,不亦快哉,“看着平凡又朴实的刘亮程先生,讲起他和他的村庄的故事,讲起他的菜籽沟,尽管看过无数他的视频采访,但仍然觉得这些句子里蕴含的情感是崭新的,可以受用一生。我们每一位文学爱好者都应保持创作热情,写出更多、更好的歌词,讴歌新时代、讴歌生活。” 
菜籽沟村航拍。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加木布拉提·马那尔别克摄 在菜籽沟村不远处的陡坡上,有3幅巨大的“大地浮雕”,占地约180亩,张着百米长的“大嘴”,像是在对宇宙呼喊。当站在山顶,一睹这件作品的全貌时,麦盖提县第一中学的老师如山古丽·肉孜感慨,这件由深耕大地的艺术家王刚依托山势创作的作品《大地生长》系列,让她明白了艺术与乡村融合带来的魅力,“文学创作和艺术一样,应当与村民、村庄发生具体连接,植根于新疆广袤的大地。” 
菜籽沟村航拍。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加木布拉提·马那尔别克摄 熊熊篝火点起来,欢快的舞蹈跳起来。在收官之日举办的篝火晚会上,学员们和当地村民纷纷各显才艺,演绎歌曲、舞蹈、诗朗诵等节目。“这两年,大家创作时常提的一句话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我深以为然,因为最好的写作素材一定在生活中的。深扎不是一个口号,而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土壤深扎下去,让自己种植的文字颗粒饱满。”新疆作家协会副主席玉苏甫·艾沙说,希望作家朋友借助“作家回家 文学与你同行”新疆多民族作家文学周活动这个平台落笔生花,将新疆文学推广下去。
责任编辑:加尔肯古丽·吐尔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