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刘萌萌报道)7月21日,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中迎来了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带领的“道中华”边疆行2024特别活动——“曼行国道·219”团队。 
蒙曼教授与巴依卡老人交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摄 “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快请进,快请进。”刚进大门,便看到拉齐尼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笑容满面迎了出来。 推开家门,记者看到,数十平方米的展览馆里摆放着拉齐尼儿时以及戍边时的照片,每幅都被擦拭得干干净净。透过一张张照片,能领略到英雄成长的历程,感受到英雄不平凡的人生。 展览室旁的客厅里,门窗布满各种各样的雕花,彩色的瓷砖镶嵌在地板和玄关的隔断墙,让蒙曼不禁感慨:“老人家,您家里真美啊!” 
蒙曼教授参观纪念馆。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摄 “快坐,快坐,到了自己家里不要客气。”老人招呼着。 酸奶、馓子、红枣、核桃、巴旦木……很快,大家围坐在摆满美食的炕上,听巴依卡讲述一家三代护边时的艰辛故事。 上世纪50年代初,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自告奋勇成为当地第一位“牦牛向导”,并主动和边防军人一起护边。1972年,凯力迪别克再也走不动了,将担子交给了儿子巴依卡。38年后,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也老了,他把这根海拔最高的“接力棒”交到刚刚服役归来的儿子——时年25岁的拉齐尼·巴依卡手中。 
拉齐尼家中的纪念馆。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摄 拉齐尼从此开始16年护边时光,直到生命最后一刻——2021年1月4日,拉齐尼纵身跳下冰窟解救落水儿童,孩子得救了,他不幸牺牲,用生命托举生命的帕米尔雄鹰,永远留在了41岁…… 当听到70多岁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和家人仍旧坚守在高原,传承着“帕米尔雄鹰”的精神时,蒙曼用“满门忠烈”向老人一家表示致敬,“看到照片中那个骑在牦牛背上、头戴塔吉克族毡帽、黝黑脸庞上总是挂着憨厚笑容的护边员,仿佛一下子就回到了英雄牺牲的现场,你们是帕米尔的英雄。” 
纪念馆里摆放着拉齐尼的照片。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摄 提孜那甫乡乡长艾力艾孜孜•希拉瓦尔介绍,今年以来,巴依卡家已经接待参观者3万余人次,“这处安静的院落是拉齐尼生前的家,英雄牺牲后,70多岁的老父亲和家人仍旧住在这个小院里,一家人依然把这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如当年模样。如今这里也是拉齐尼的纪念馆,每天都会有人前来参观学习。” “我家的大门一直敞开着,这不仅仅是我的家,更是每个被拉齐尼精神所感召的人的家。”巴依卡说。
责任编辑:秦金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