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时事

“琴”有独钟 奏响塔城好声音

时间:2024-08-05 16:40:34  来源:天山网  作者:天山网

  【文化中国行】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宋海波

  “100多年前,手风琴传入塔城地区,凭借其学习简便、体积紧凑、便于携带等优势,成为塔城各族人民钟爱的乐器……”7月31日,塔城市手风琴博物馆内琴声悠扬,道吾然·对山汉怀抱一架精美的手风琴深情演奏。随着最后一个音符落下,他向在场的游客娓娓道来,讲述着手风琴的特点和历史。

  作为一名对手风琴有着深厚情感的收藏家,在过去的40年里,道吾然一直在为这份热爱而努力。

  “手风琴流淌出的旋律,如同天籁之音,初见它的那一刻我便被深深吸引。”道吾然回忆,12岁时初次邂逅那个“小方盒”,自己便立誓要拥有一架属于自己的手风琴。慈爱的父亲决定将家中小白牛变卖,换得一台32贝斯的小手风琴,成全道吾然的音乐梦。

  自此以后,道吾然几乎每日与手风琴形影不离,但学校没有手风琴教师,也没有教材供他学习。“我尝试着通过广播中传来的悠扬旋律,一遍遍模仿练习。”广播节目和音乐磁带,成为他学习手风琴的宝贵素材。后来家中添置了一台黑白电视机,他如获至宝,“电视里的音乐节目,可以让我了解部分乐理知识,我还模仿电视剧的配乐演奏手风琴。”岁月流转,转眼到了初三,凭借着不懈努力与坚持,道吾然如愿考入塔城师范学校,主修音乐专业。在这里,他得到系统而专业的音乐教育,也如愿学习到专业的手风琴演奏方法。

  毕业后的道吾然成为一名音乐教师。此时他对手风琴的构造已了如指掌,当琴音有丝毫瑕疵,他都能敏锐察觉,并开始尝试修理手风琴。“修琴不枯燥,也不难,修理过程就是与琴对话。”在道吾然眼中,手风琴如同有生命的个体,也会遭遇簧片失灵、琴键松动等“病痛”。

  这些年来,在道吾然手下“复活”了许多老旧、残破的手风琴。凭着热爱与执着,他又开始在塔城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等地收集老旧手风琴。没有便捷的交通工具,他只能手提肩扛,有时饿了,就以馕和水充饥,虽然条件艰苦,但他却依然乐此不疲。“在疆内收集手风琴时,我发现有很多上百年的手风琴来自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地,许多款式是国内少见的。”

  “几十年过去,我收集的手风琴达到1200多架,产地有俄罗斯、德国、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其中最古老的一架已有110年历史,而最小的一架仅比成人的双手略大。”道吾然自豪地说。

  道吾然家从客厅到地下室,无处不洋溢着手风琴的气息。地下室成为一个私人手风琴博物馆,也是许多游客慕名而来的打卡地。

  业余时间,道吾然还会来到塔城市手风琴博物馆教学生演奏手风琴。目前达到手风琴演奏专业八级水平的高中生付宇赫,自幼就跟随道吾然学习。“我想登上更大的舞台,用手风琴为更多人演奏,让大家通过音乐了解我的家乡。”付宇赫说。

  道吾然的生活简单而充实,修琴、教学和演奏,形成了他日常的“三点一线”。他在自己的“@1200台手风琴”抖音平台账号中,分享了大量关于手风琴的短视频。“手风琴是塔城的文化符号,我们希望悠扬的琴声跨越千山万水,让世界听见塔城的声音。”道吾然坦言。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