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文物是活着的历史,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不仅丰富着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更坚定着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自信。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天山网推出《何以中国·文物穿越记》专栏,讲述这些珍贵文物背后的文明故事,探寻古文物与新科技碰撞而出的新疆魅力,感受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和时代风采。 在阿勒泰地区博物馆,通天洞遗址中发现的碳化麦粒和碳化黍粒遗存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众所周知,粟、黍是起源于咱们中国华北地区的粮食作物,而小麦则源自西方。起源不同的物种在同一片遗迹中被发现,从侧面反映出阿勒泰地区当时或许已经成为东西方文明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重要通道。 距今5000~5200年前,源自西方的小麦和源自华北的粟、黍在这里相遇了。它们以阿勒泰为中转站,一个东传,一个西进,为东西方世界的人类生存和繁衍,提供了种子保障。 时光流转,农耕文明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不断发展与创新。 就在近期,兵团第六师奇台农场25连航麦106高产示范田里传来好消息,新疆首个航天育种小麦品种航麦106亩产达804.7公斤。值得骄傲的是,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空间站,未来,将有更多的种子踏上太空之旅,带回更多的惊喜和可能性。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些太空种子将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