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3月26日 地点:乌鲁木齐 清晨,第一缕阳光铺洒而来,让武汉这座城市更加迷人。今天是回家的日子,欣喜却又不舍,59个日日夜夜的相处。让我爱上了这座英雄的城市和这里的人们。 临行前,当地政府、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武汉大学校友会……各界人士赶来为我们送行。当看到他们手里举的“感谢你们为武汉拼过命”的牌子,泪水瞬间就涌了出来。一路上警车开道,街道两边的高楼上不少人探出窗外向我们挥手告别。到了机场,收到了最特殊的一张机票,我穿过“凯旋门”,登上“胜利号”,坐在“功勋舱”,前往“美丽故乡”乌鲁木齐。我们只是做了我们该做的,感谢武汉人民给我们这么高的评价。12时,飞机起飞,我们59天的征程画上了完整的句号。 思绪回到1月28日,告别同事和家人,我们登上了前往武汉的飞机。1月30日进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参与患者救治。虽然已有多年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工作经验,但第一次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走进隔离病区,压力还是扑面而来。这里收治的是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我们需要用最短的时间熟悉并掌握护理流程和相关操作,在医生的标准化治疗方案下,为危重症患者提供个体化以及更为精准、精确的护理治疗。 这次驰援武汉,我见证了每一位默默无闻为这座城市付出的人,有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的暖心司机聂师傅、有凌晨4时接医务人员下夜班的赵师傅、有悉心照顾我们的酒店服务人员、有雨天还在帮我们收发快递的顺丰小哥和京东小哥……时至今日,武汉抗疫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他们辛勤的付出。 我并没有那么伟大,只是做了一名医务工作者该做的事,等疫情结束回到工作岗位上,我还是那个平凡的我,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这场战“疫”中,我看到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的抗疫力量,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无比自豪,为国家的强大而感到骄傲。现在疫情还未结束,但最危难的时刻武汉已经挺过来了,我相信祖国一定能战胜疫情。 (本报全媒体记者 晁 瑾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