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时事

小天漫谈丨两代冬小麦接力讲好新疆种业自立自强的故事

时间:2025-04-17 10:03:27  来源:天山网  作者:天山网

  新闻:今年,在南疆地区推广使用近30年的明星冬小麦品种新冬20号正式“退休”了。接替它的新冬60号种植面积较上一年实现翻倍,达到300万亩,超过新冬20号,成为南疆历史上推广面积最大的自育粮食品种。自此南疆地区两代冬小麦主栽品种完成历史交接,开启一个粮食增产增收的新纪元。

  链接:两个新疆小麦“优等生”的跨时代接力

  漫谈:春日的南疆,麦浪翻涌的绿意中,一场静默的“跨时代接力”正在上演——服役27年的新冬20号功成身退,新生代品种新冬60号以300万亩的种植规模强势接棒。“新冬”是在新疆通过审定冬小麦品种的统一命名方法。新冬20号和新冬60号,一个出生疆外、长在疆内,一个是土生土长的新疆品种。

  20世纪90年代,面对南疆粮食增产的迫切需求,新疆农科院以开放姿态引入河北小麦品系,经七年改良培育出新冬20号,开创了“引进+本地改良”的育种模式。这一品种以耐旱早熟特性有效应对了多样复杂生态环境的考验,将小麦单产从300公斤提升至450公斤,彻底解决了南疆居民“吃饱饭”的问题。而新冬60号的诞生,则标志着新疆种业迈入“自主创新”新阶段。科研团队扎根本土,历时20年攻关,育成完全适应新疆水土的优质品种,单产突破770公斤,品质达到优质中筋小麦标准。两代品种的迭代之路,正是新疆种业自立自强的生动缩影。

  品种更替绝非简单的“以新换旧”。新冬60号推广初期,农民对“陌生品种”的疑虑,一度成为制约瓶颈。新疆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育种技术体系。科研单位与种业企业组建育种联合体,将试验田产量转变为农民大田产量;农技人员带着农民在家门口实现“看禾选种”;农业农村部门统一部署技术推广、良种繁育等相关工作,让农民放心选种、放心种粮。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冬60号与玉米免耕复播技术的“珠联璧合”,使南疆“一年两熟”粮食生产模式示范田周年亩产突破1300公斤。新的技术模式让过去只能追求小麦增产向小麦玉米周年均衡增产转变。这场系统性变革,让一粒种子串联起科研单位、种业企业、农民、政策的多维合力。

  新冬20号的“退休”,恰似一个时代的谢幕。它曾以近30年寿命周期,为人多地少的南疆端稳粮食饭碗作出了巨大贡献。而新冬60号的崛起,则承载着更高使命。当莎车县农民阿卜杜热西提·图尔荪喊出“550公斤打底”的自信,当南疆粮田里“冬小麦+复播玉米”的技术模式普及推广,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产量数字的跃升,更是南疆粮食生产方式的变化。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而“芯片”的迭代永远在路上。从新冬20号到新冬60号,变的是小麦品种,不变的是新疆科研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初心。未来,品种将作为技术模式的核心,在均衡增产中发挥“协同攻坚”的作用。(王东升)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