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永飞 “新疆也能生产再制造发动机?” 正在举办的第137届广交会上,新疆产的再制造发动机引起客商的啧啧赞叹。 客商纷纷下单,几天时间,新疆同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就销售汽车再制造发动机200余台。很多老外也纷纷留下这家公司的联系方式,计划开展合作。 “这次参会很提气。唯一遗憾的是,展位面积要得太小了。我们已经报名参加2025(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一定争取一个大点的展位。”该公司总经理于鹏说。 4月18日,记者在该公司一个车间看到,几名工人正在对旧发动机进行拆解、清洗、组装。原来黑乎乎的旧发动机,经过一些系列程序,焕然一新,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地面上。 “发动机再制造,可不是经过简单的清洗就上市销售了。我们会对发动机进行精细拆解,直到不能再拆解为止。对每一个零部件进行清洗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组装。”于鹏看着记者疑惑的神色解释道。 
4月18日,新疆同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组装汽车发动机。 即便如此,组装完以后,该公司还要对发动机整体性能进行测试,测试合格后,才会销售,并且要打上“再制造”的标签。 “谁来测试?”记者问道。 “我们自己测试,因为我们负责售后,我们必须对产品质量负责。”于鹏说。 发动机再制造,是国家鼓励的新兴行业。“新制造发动机会造成污染和能源消耗,而再制造过程中这方面的消耗会少很多。”于鹏说。 此外,再制造发动机可以降低修车的成本。于鹏指着一台重汽豪沃发动机说:“一台新发动机需要8万元,而我们再制造的只需要2万元。” 你可别小瞧,再制造可不是简单的以旧翻新,而是有门槛的,首先要获得权威机构的再制造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全国获得发动机再制造资质的企业才20家左右,我们是新疆唯一取得经营资质的发动机再制造企业。”指着墙上张贴的证书,于鹏骄傲地说。 再制造还有技术门槛呢。“生产新发动机的厂子,可不一定做得了再制造。”于鹏讲起来兴致勃勃。该公司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实力,拥有三个工程师,十几项发明专利。 “你是如何跨进这个行业的?”记者问道。 “还不是被‘卷’的。”于鹏说。 原来,于鹏早在1989年就成立了新疆瑞宇天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废旧汽车的回收再利用。慢慢的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越来越多,新疆有49家,乌鲁木齐市就占5家。 “废旧汽车回收再利用,只是把报废汽车进行拆解和分类销售,利润空间微薄。加上行业越来越‘卷’,只能开拓新的盈利空间,做别人做不了的。”于鹏说。 2021年7月,于鹏决定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并注册成立新公司新疆同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新公司对收购的废旧汽车发动机进行再制造,产生新的盈利点。 至于市场,于鹏表示,主要通过贸易企业出口国外了;另外,疆内外的汽车修理厂也纷纷采购。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多,公司废旧汽车收购量也在增加,再制造发动机的销售量也在增加。1.3万台、2.2万台、2.6万台,从2022年到2024年,公司收购的报废汽车越来越多;300台、978台、4300台,公司销售的再制造发动机也是节节攀升。 “我们正在扩大再制造的范围,已经开始了变速箱等其他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试验。”于鹏说。 为了开辟更广阔的市场,于鹏决定借助中欧班列,直接与外商合作。4月6日,他与哈萨克斯坦一位客商签订了一个1.9万美元的订单,销售再制造发动机35台。 “订单不大,但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这是我的一个老朋友了,路子打通后,订单量会很大。”于鹏说。 大鹏展翅飞苍穹。于鹏还有更宏伟的计划,那就是做“废旧汽车收购+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模式输出。“全国市场空间很大,我们把废旧汽车收购拆解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流程和技术输送给别的企业,再制造的部件,由我们进行统一销售。”于鹏说。 采用这种模式,去年11月,河南的一家已经投入了生产。“我们正在分别与河北石家庄、浙江湖州的两家企业谈合作,对他们进行模式输出。未来,我们还会与更多企业开展合作。”于鹏说。
责任编辑:何艳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