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深秋时节,殷兵踏入这片社区,自此成为这场“修旧如旧”诗意重生的见证者。如今,明净的街巷不仅涤荡了岁月的尘埃,更照亮了居民的心扉。漫步其间,悠扬的丝竹声与手艺人韵味悠长的吆喝声交织成曲,仿佛时光在这里找到了最温柔的落脚点。 ● 阿比拜 / 文 莎车县巴格麦勒社区的清晨,是从小作坊的酸奶和热馕开始,又在拐角处的烤包子和羊杂汤中结束。早上不到10时,这里已十分热闹。南片区巷道口,洒水清扫门院的居民们相互打过招呼就开始忙活;北片区街道两旁的商铺大部分已开门迎客,烤包子等美食的香味从这里飘向远方。 
改造后的巴格麦勒社区佰什坎特路。殷兵/摄 2019年10月来社区至今,巴格麦勒社区党支部书记殷兵见证了社区里老街、老树、老房子在“修旧如旧”的理念中焕发的新生。如今社区环境干净整洁,居民的心也敞亮了。走在街道上,悠扬的乐器声和手工匠人的吆喝声依旧在耳边回荡。 “殷书记你快来” 2019年伴随着莎车县旧小区改造工程的启动,巴格麦勒社区很快迎来了变化。也是当年10月,殷兵来到巴格麦勒社区任社区党支部书记,接到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小区改造。 上任第一天,殷兵和社区干部开了个会,主题明确:其一,挨家挨户做好居民房屋改造期间的安抚和管理工作;其二,做好监工,帮着居民监督好房屋建设工作。 殷兵将自己的“小电驴”骑了出来,每天早上都会走访在外居住的居民,向大家宣讲改造工程的意义,一同畅想社区未来的美好场景;回到社区,挨家挨户巡视房屋改造进度,第二天再给大家汇报各自房屋改造的进展情况。慢慢地,居民们从疏离的“啊,你就是新来的书记”变成了“殷书记你快来”。 “社区是我们的,大家一起干” 将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古建筑以“修旧如旧”模式改造的片区会出现很多令人想不到的难题。社区北片区改造就出现了让人头疼的问题——想要预埋下水道、煤气管道,但因为以前巷道设计只考虑了牛马车,巷道窄小,大型机械工程车辆进不去。 “怎么办?那几天我愁得整晚不回家,思考解决方案,最终除了人工没有其他办法。”殷兵说。第二天他将还在外的有劳动能力的社区居民都动员了回来,跟大家一起探讨解决办法——“社区是我们的,大家一起干。我们一起挖,人力施工。” 会上虽然有很多党员居民带头响应,但是还有很多居民不愿意投入人力,不理解这项工作开展的意义。 第二天殷兵带着全体社区干部,手拿铁锨出现在了巷道里。当天只有社区干部和一些党员居民开挖巷道,很多人嘲讽着说:“看你们能坚持几天。”第二天,施工的30人变成了40人;第三天,40人变成了50人;第四天50人变成了70人……社区居民几乎全员出动。一个月时间,需要埋管的坑道全部挖好。 2021年社区全部改造完成,居民陆续入住。大家住进改造后焕然一新的房子,许多人第一顿饭都邀请了殷兵。 “努力让大家过上‘优居’生活” 为了进一步更新和完善社区的各项服务功能,殷兵和同事们积极争取到320万元资金,开启了社区服务功能的全面升级与改造。 如今社区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在法律诉讼服务站,居民可以得到专业的法律咨询和援助;在“一家亲”爱心服务食堂,孤寡老人、困难家庭得到了暖心的餐饮服务;“追梦少年”科教协会让社区的孩子有了探寻梦想的地方;依托莎车县委党校旧址打造的红色教育基地,成了社区居民喜欢去的地方;“青年实践家”协会,为社区里的年轻人提供了交流实践平台。居民自发组建的“七彩”志愿者服务队更是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为居民提供各类志愿服务。“我和同事们努力让大家都能过上‘优居’生活。”殷兵说。这些举措让社区真正成为“凝聚民心,汇聚民力”的坚强阵地。 随着莎车县旅游业的发展,社区也争取到20万元街区经济推进项目,辖区45家闲置商铺开业,实现了143人稳定就业。 巴格麦勒社区先后被评为自治区级《居民公约》示范社区,自治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示范点,地、县两级联创民族团结创建示范社区。殷兵于2023年被评为莎车县优秀公务员,2024年,他获评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比起这些,殷兵更喜欢居民送的一面面锦旗。“每一面锦旗都是我继续努力工作的动力。社区工作让我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踏实,未来我还会继续走下去。”殷兵说。
责任编辑:孙圆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