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刘毅报道)6月30日,记者从和田地区林业和草原局获悉:今年,和田地区持续巩固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成果,已完成新增造林面积47万亩,不仅超额完成今年任务,面积还超过过去10年造林面积总和,防沙治沙带实现有效拓宽和加固。 
图为于田县阗东防沙治沙示范区。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毅摄 今年以来,和田地区结合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扩绿”工作,科学开展人工造林。广泛种植大果沙枣、柽柳、梭梭、玫瑰花等既适应当地干旱环境,又能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乔灌木,推动实现“绿富同兴”,形成“人人种树、家家护绿”的良好氛围。 据介绍,今年和田地区造林面积实现大幅增长的关键原因在于新疆为推进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所制定的精准支持政策,特别是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明确防沙治沙生态用水开采地下微咸水的,参照30年承包土地农业用水,按每立方米0.03元征收水资源费;水利工程供防沙治沙生态用水限额以内的地表水,暂免征收水资源费,这些措施都为和田地区推进人工造林工作提供了充分保障。 6月25日,于田县阗东防沙治沙示范区内,依托科学灌溉和“梯田式”治理模式,梭梭林、草方格沿着沙丘斜面向上攀爬,曾经让人束手无策的金字塔型沙丘,变成了层层叠叠的绿色阶梯。 “井往高处打,水往低处流。”于田县委常委阿克力·阿不都艾尼说,在政策的支持下,工作人员将井打在大沙丘的最高处,让大沙包上也能浇上水,不但扩大了滴灌覆盖面,还利用坡度实现自压灌溉,节约成本的同时显著提升了植被成活率。 在用好自治区特殊支持政策之余,和田地区还以农民富为根本,出台沙化土地承包政策,将绿洲农区附近国有未利用沙化土地无偿划拨给村委会,明确70年土地经营权,鼓励有种植能力的农民承包经营,并发放土地经营权证,激活农民参与防沙治沙的内生动力。同时,利用和田光热资源禀赋,在生物治沙区的林地空间开展特色作物试种,带领农民实现增收,实现防沙治沙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