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时事

援疆风景线|辽宁援疆 让塔城百姓在“家门口”拥抱健康

时间:2025-07-04 23:44:24  来源:石榴云  作者:石榴云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热依达

  7月3日,在塔城地区人民医院院区及综合楼建设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忙碌地进行内部装修。这座总投资近1亿元、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的医疗综合楼,预计今年10月投入使用,它将为塔城百姓带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这也是辽宁医疗援疆成果的生动展现。

  “十三五”以来,辽宁省累计投入援疆资金3.19亿元,在塔城地区实施了12个医疗重点项目,该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过去医院设备陈旧落后,许多检查和治疗手段都受到限制,如今新设备的引进与新院区的建设,将大幅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塔城地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玉英说。

  辽宁省第九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专家、塔城地区人民医院儿科主任赵兴(右一)跟随医疗队赴县市医院开展巡诊义诊活动。丁建凤 摄

  近年来,辽宁“组团式”医疗援疆成效卓著,给塔城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裕民县阿勒腾也木勒乡克孜布拉克村村民阿力玛古丽・特列吾汗对此深有体会。两年前,她腹中胎儿出现宫内窘迫,情况危急。关键时刻,辽宁援疆医生迅速实施手术,才让她化险为夷。“以前看病要颠簸80公里,现在‘家门口’就有辽宁专家!”她的感激之情,道出了众多百姓的心声。

  近年来,辽宁省以中国医科大学为主体,创新推出“以校包院+以院包科”援疆模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多家附属医院与塔城地区人民医院签订协议,从管理制度到技术规范进行全方位赋能。援疆团队累计修订完善规章流程917项、管理制度131项 。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60名辽宁医疗专家驻守塔城,接诊患者2.46万人次,完成手术千余台次。通过“治疗组”带教等模式,他们帮带当地30个专业的学员125人次,培养出业务骨干68名,为塔城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在硬件提升与软件赋能的双轮驱动下,塔城地区医疗水平实现了良性发展。疼痛科、胸外科、老年病3个空白学科从无到有,普外科、骨科成为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40项新技术填补地区空白。

  当地牧民巴合提汗说:“现在不用出塔城,就能做以前要去乌鲁木齐才能做的检查。”

  辽宁援疆不仅助力地区医院实现“蝶变”,还积极构建覆盖基层的医疗网络。13个地县医疗机构完成改扩建,乡村医生培训计划常态化开展,辽宁援疆医生每年深入基层开展义诊百余次,惠及群众2万余人次。塔城首个精神心理卫生中心、负压结核病实验室和艾滋病毒基因检测实验室相继建成,让边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辽宁省第九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专家、塔城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赵久晗(左二)赴县市医院开展“卒中中心”建设指导。丁建凤 摄

  此外,辽宁省每年为塔城定向培养50名医学本科生,目前已有53名毕业生入职当地医院;34名柔性专家短期驻点,带来先进诊疗理念;74名塔城骨干医生赴辽进修,3人完成在职学历提升。这种“输血+造血”的援疆模式,正推动塔城医疗事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辽宁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党组成员代聪介绍,未来将结合地区医院的实际需求,继续投入援疆资金支持医院检验中心、影像中心、智慧医疗系统等项目建设,深化与辽宁医院的远程会诊合作,让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范围更广。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