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7日,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伊犁边境管理支队可克达拉边境派出所民警向辖区群众祖某宣传反诈知识。通讯员 李晖摄 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韩晋 通讯员 李晖 李婕 邓弟红 张曌静 在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里,当一通陌生来电告知你“涉嫌犯罪”“将被严惩”,或是抛出“上万订单”“驾考保过”的诱人橄榄枝,让人瞬间涌起的紧张或狂喜,往往是诈骗分子精心编织的情绪陷阱。 民警给你的建议是,全都别信!无论好消息、坏消息,突然降临都暗藏玄机——生活中,没有那么多无妄之灾,也没有那么多天降馈赠。面对这些真假难辨的意外,请立刻按下情绪的暂停键! 没那么多坏事:飞来横祸?非也! “是祖某吗?你涉嫌一起重大网络赌博案件,将受到处罚。”6月17日16时许,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伊犁边境管理支队可克达拉边境派出所辖区居民祖某突然收到信息,昵称为“月亮”的陌生人发来微信好友添加请求。祖某通过验证后,对方发来自我介绍,声称是“山阳派出所民警”。 祖某虽明知自己并未赌博,但由于身份证曾经丢失过,他担心因此产生问题。对方提出解决办法:如果能通过支付宝缴纳1500元罚款,便可免除拘留处罚。 民警能直接要钱?祖某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丝疑虑,他果断拨打报警电话。可克达拉边境派出所民警立即与祖某汇合,经过调查询问,当场揭穿骗局。 冒充公安机关实施诈骗的案件层出不穷,5月26日,阿克苏市公安局就接到一起电诈案件,骗子竟贼喊捉贼:你涉嫌电诈! “我是阿克苏市公安局民警,你是张某某吗?你的身份信息被不法分子盗用,不仅办理电话卡实施电诈,还为拐卖儿童团伙洗钱!”5月26日,阿克苏市居民张阿姨接到一通电话。 对方表示张阿姨即将被告上法庭,吓得她脸色苍白,防备心理瞬间瓦解。随后,张阿姨按照对方要求,注册新的通讯账号,与骗子进行单线联系,并配合网络办案。 随后,诈骗分子以“核查银行流水、证明自身清白”为由,诱导张阿姨透露其名下银行卡号、存款金额甚至房产等个人信息。在此过程中,还不断施压威胁,声称如不严格保密,不仅她本人将面临法律严惩,还会影响儿孙的工作。 很快,阿克苏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就捕捉到这一线索,民警立即启动预警机制,然而,被深度洗脑的张阿姨此时已向对方指定账户转账12万余元,当民警赶到时,她正准备继续转账。 民警迅速对涉案资金流向进行追踪,依法紧急止付和冻结,最终挽回全部损失,张阿姨也如梦初醒。 警方解析:此类“冒充公检法”的诈骗手段实际上并不新颖,形式万变不离其宗。 首先,伪造身份,制造恐慌。诈骗分子通常会冒充“公检法”,利用伪造的证件、通缉令或案件信息,编造受害人涉嫌犯罪的虚假事实,给受害人巨大心理压力和紧迫感。 第二步,切断联系,要求保密。以“案件涉密”“影响调查”等理由,要求受害人不得向亲友透露情况,甚至诱导至封闭空间独自操作,切断其与外界的正常联系和求助渠道。 第三步,诱导转账,步步紧逼。初期可能以“保证金”“罚款”“资金清查”等名义要求小额转账试探,一旦得手或受害人表现顺从,便会层层加码。 
6月15日,库车市公安局新城派出所民警在受骗群众家中走访,开展反诈宣传。通讯员 杨国文摄 没那么多好事:天降馅饼?非也! 6月15日,库车市一家餐厅老板张女士对着计算器反复念叨:“3天、每天6餐、每餐25元。”这笔突如其来的大订单,让她喜上眉梢。当天,一名自称是当地某中学老师的陌生人打来电话,提出要在她的餐厅定制3天餐食,总费用达6万余元。 就在张女士筹备食材时,对方再次来电,声称餐费已转账,并以“需购买指定食材”为由,要求她先行垫付23000余元。当张女士查询账户却发现分文未到,这才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即前往库车市公安局新城派出所幸福城社区警务室求助。民警详细了解后,确认这是一起典型的“虚假订单”类电信网络诈骗。 早在5月24日,库车市另一位商户老板买女士也遭遇过类似骗局。骗子同样冒充中学教师,以“学校活动需给16名学生化妆”为幌子获取买女士信任,随后又称学校需采购食品,但无法垫付资金,让买女士联系指定“供货商”先行垫付。为拿下这笔团体大订单,买女士按要求转账8000元,事后才发现落入诈骗陷阱。 5月23日,策勒县居民艾先生刷到一条“驾照包过,快速拿证”的广告。一直想考驾照的艾先生眼前一亮。他添加对方微信,沟通中,对方自称是某驾校的教练,表示自己有特殊渠道,能让艾先生不参加考试就拿到驾照,但需要给钱“打点关系”。一条条成功办照案例的图片和驾校资质文件,让艾先生深信不疑,随即将报名费、培训费、打点关系费共计9800余元转过去。 之后,此事便石沉大海。联系不上教练的艾先生才意识到被骗,连忙向策勒县公安局报警。 警方解析:遇到幸运事,人性的本能反应会“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而骗子也正是拿捏住人的这一潜意识,通过先给出“大利益”的惊喜和诱惑,再提出“小付出”的方式,让受害人放松警惕,植入“能得到更大的好处,出点小钱没关系”的惯性思维,进而引入陷阱。 在这个过程中,诈骗分子会冒充不同身份的公职人员,为受害人量身定制符合其工作性质或需求的人设,骗取信任,再以各种理由要求转账汇款,完成诈骗。 
6月15日,受害人张阿姨为表示感谢,向阿克苏市公安局反诈民警送上锦旗。通讯员 朱琳摄 没那么多套路:情绪稳定,正解! 如何能防范骗局不上当?民警提示,破解关键在于,遇到任何突然发生的事,都要避免被恐慌或狂喜冲昏头脑。只要牢记“三不”原则,你就一定不会受骗:不轻信陌生来电和信息;不透露个人身份、银行账户、密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不转账。 同时,要有“再核实一下”的意识,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佐证判断,总而言之,公检法办案不会要求“单线联系”、更不会要求“转账汇款”,而正规订单也不会让你强制垫资。 另外,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加强学习、增强防范意识也至关重要。最后,要牢记“止损黄金时间”,一旦发现被骗,立即拨打110报警,以便及时止付、拦截、止损。 民警提醒:诈骗分子的“剧本”不断翻新,但核心始终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恐惧、贪婪、急躁。守住“钱袋子”的关键,不仅是记住反诈技巧,还要保持理性认知。当“大起大落”的意外突然降临,不妨多问一句:“为什么是我?”“这符合常理吗?”理性思考,才是最坚固的反诈防线。
责任编辑:马风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