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 俯卧于地,身躯慢慢舒展,抬起头,睁开眼,仰天看太阳;伸个懒腰,后肢蹬地,前肢抬起,张开五指,移颈、耸肩、翻腕、抖臂……6月30日,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吉木乃镇托盘村,哈依尔别克·哈布肯与两个孩子在家里跳起哈萨克族传统舞蹈“熊舞”,在冬不拉的伴奏下,客厅成了舞台,小院恰似剧场。“边关万里行——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成员纷纷拿起手机、相机,记录下这难得一见的场景。 “熊舞”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等地传承至今,2007年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熊舞’是哈萨克族根植于古老狩猎文化、独具特色的动物模拟舞蹈,采用哈萨克族传统乐曲‘卡拉角勒哈’(黑走马)等为伴奏,主奏乐器为冬不拉。”吉木乃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吉木乃草原上流传的“熊舞”包括《走熊舞》《瘸熊舞》《斗熊舞》等,《走熊舞》与《瘸熊舞》较为常见。《走熊舞》由单人表演,通过憨态可掬的动作,展现熊愚笨可爱又机警凶猛的多面形象;《瘸熊舞》由三人协作,分别扮演熊、遇险者与猎人,完整呈现熊袭击行人、人熊搏斗、猎人射伤熊腿解救遇险者的情节。“熊舞”表演风格诙谐质朴,充满生活情趣,深受各族群众喜爱。 “我们今天表演的是《瘸熊舞》。”一曲舞罢,哈依尔别克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他脱下由羊皮制作的表演服和带有尖利“熊爪”的手套,又帮两个孩子脱下表演服,“村镇有文体活动时,经常受邀表演,大家很喜欢看,特别是孩子们,围在我身边学着跳,我心里高兴得很。” 与哈依尔别克搭档跳“熊舞”的,是他的两个儿子海尔力江·哈依尔别克和木尔了江·哈依尔别克。海尔力江今年高中毕业,正在等大学录取通知书,木尔了江刚中考结束。 “两个孩子都是六七岁就跟着我学习‘熊舞’,他们学得不错,寒暑假常常跟我参加村镇的演出。”哈依尔别克说。 哈依尔别克的父亲哈布肯·木合什,是吉木乃县有名的民间舞蹈家,于2016年去世。在他生前,阿勒泰地区和吉木乃县文化部门专门邀请他跳各种传统舞蹈,并做了影像记录,希望能把这些舞蹈完整传承下去。 “我也是六七岁的时候开始跟父亲学习传统舞蹈的。”哈依尔别克说,父亲曾讲过“熊舞”的起源,当年,一位先辈冬不拉弹得特别好,有一天他去草原深处打猎,傍晚时在一棵大树下弹起冬不拉,引来一头熊,听着乐曲,这头熊竟在不远处摇头晃脑,跳起了舞。一曲终了,熊转身离去,没有袭击人。回来后,这位先辈就模仿熊的动作,创作出了“熊舞”。 “我跟父亲学,两个孩子跟我学,‘熊舞’在我们家已经传了三代。”哈依尔别克说,为传承好“熊舞”,自己收了10多个孩子当学徒,周末和假期时,按时开课,有的孩子已经学了一年多,跳得很好。 2021年,哈依尔别克被确定为“熊舞”的地区级传承人,相关部门每年按规定给他发放补贴,鼓励他把这一传统舞蹈传承下去。 2024年,由爱奇艺、腾讯视频出品的公路行进式户外真人秀综艺节目《哈哈哈哈哈》摄制组来到吉木乃,邀请哈依尔别克录制了一期“熊舞”专题综艺节目,播出后受到网友广泛关注和好评。 “托盘村不大,当时摄制组也没想到这个小村庄里竟然藏着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觉得反差有点大。但是正因为这个反差,让‘熊舞’更加受人关注。”吉木乃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吉木乃县近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非常重视,对全县所有村庄、社区进行了摸排,一批非遗项目得到保护和传承,“今后,我们还会加大力度,让这些非遗项目与文旅产业结合得更加紧密,更好地传承下去。” “我还要把表演服带到大学去,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欣赏我跳的‘熊舞’。”海尔力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