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索蓉芝 7月10日,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党群服务中心,再吐尼古丽·买苏尔正忙着整理惠民政策宣传册。几位村民走进来,向她咨询社保业务的办理流程,她一边熟练地翻看文件,一边耐心讲解,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胸前的党员徽章上。 “小再是我们村的‘政策通’,不管啥政策问她都能说清楚,办事也实在。”村民阿迪力·帕塔尔笑着说,这个1995年出生的姑娘,4年前还是刚从新疆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如今已是村里各族群众的贴心人。 
今年4月,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入户走访的再吐尼古丽·买苏尔(右)和群众聊天。受访者供图 2019年夏天,再吐尼古丽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摆在她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去大城市的企业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二是回到家乡吐鲁番市投身基层服务。 “每次放假回家,我都能感受到村里发生的变化,想再为这里增添点年轻人的活力。”再吐尼古丽无法割舍对家乡的眷恋,2020年9月,她通过“三支一扶”项目,被分配到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党政办公室工作,还兼任党员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 “办公室的灯常常深夜还亮着,她桌上总堆着厚厚的政策文件,一有空就抱着‘啃’。”在同事们眼中,再吐尼古丽认真负责,遇到不明白的政策,经常加班自学。 
2023年9月,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再吐尼古丽·买苏尔正为游客讲解。受访者供图 在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再吐尼古丽找到了服务群众的新路径。她发现村民们对种植、养殖技术需求迫切,便每周三固定开设“农技小课堂”,从平台上下载葡萄病虫害防治、牛羊科学养殖等视频,邀请农技员现场讲解。 经营切面馍馍作坊的杜润华至今记得,2021年因销售渠道狭窄,生意陷入困境,是再吐尼古丽带着笔记本电脑上门,通过远程教育平台上的电商运营课程,手把手教他在网络上宣传推介自己的作坊。“现在每月销售额稳定,这都得益于小再帮我们找到的新路子。”杜润华说。 这份扎根基层的执着,让再吐尼古丽在2021年被评为自治区“党员教育之星”。也因表现突出,她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2022年成为中共预备党员。 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 。7月14日,总书记来到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广场,同村民们亲切交流,并祝愿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孩子们茁壮成长。 随后,吐鲁番市委策划开展了“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前行”活动,动员全市人民把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再吐尼古丽通过党组织的进一步培养,有幸担任“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前行”红色精品线路讲解员。 为了讲好家乡故事,她走访村里的老党员、致富带头人收集素材,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讲解仪态。“每次讲解,都是一次宣传家乡的机会。”再吐尼古丽深感责任之重。 2022年10月,“三支一扶”服务期满后,再吐尼古丽被调往新城西门村工作。面对新的平台,她给自己定下新目标:不仅要当好政策宣传员,更要成为乡村振兴的实践者。 2023年,再吐尼古丽成为一名正式党员,服务群众的初心愈发坚定。她经常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深入走访村民了解实际需求。她的手机里有个名为“民情日志”的相册,存着很多张照片:有帮老人社保认证的场景,有和青少年谈心的画面,还有村民送来的感谢信……“每张照片都是一份信任,我不能辜负。”再吐尼古丽说。 夏日的傍晚,新城西门村的文化广场上,再吐尼古丽向孩子们讲述着新城西门村变迁的故事,她的声音清亮有力,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着光。这个从大学校园走向乡村田野的年轻人,用4年时间完成了从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骨干的蜕变,正如她常说的:“把根扎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青春之花才能开得最艳。”
责任编辑:刘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