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时事

天山物证七十载丨马骨标本见证新疆农业教育发展

时间:2025-07-19 18:44:57  来源:石榴云  作者:石榴云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任华

  一望无际的荒滩上杂草丛生,几名戴着帽子、身着棉衣的男子挑着扁担在四周搜寻,前面一名挑着扁担的男子侧身捡拾地上的一个马头骸骨,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这是拍摄于1952年的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几名男子是新疆八一农学院(现新疆农业大学)的教师。他们在荒郊野外寻找动物骸骨,是为了制作教学标本。

  1952年,新疆八一农学院教师在野外捡拾动物骸骨。图/新疆农业大学提供

  树枝编成的两个土篮子里,装着泛黄的马骨,篮子上面搭着一根青色的竹制扁担……近日,在新疆农业大学校史馆的一个展柜上,记者见到了照片中的老物件。这个来自70多年前的“活教材”,见证着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历程,记录着新疆农业教育发展的足迹。

  新疆农业大学校史馆里,陈列着70多年前的马骨标本。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任华摄

  20世纪50年代初,进疆解放军铸剑为犁,在天山南北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当时新疆各方面都比较落后,农林牧专业人才更是奇缺。于是新疆创办了一所农林院校,培养农牧业生产发展需要的人才。

  1952年8月1日,八一农学院举行开学典礼。此时的校园,房屋年久失修,没有实验台和书架,仅有的一些实验设备也是初中理化实验仪器。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教师们利用下农村、进林区的机会,采集动植物标本,自己动手制作教学和实验用具。

  农学系植物病理教研室教师赵震宇带着学生,通过两年时间,自力更生配齐了植物病理学实验课所需要的简易工具,制作了大量植物标本。畜牧兽医系的师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到处收集动物标本,建起了解剖实验室、寄生虫实验室、动物实验室。

  凭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八一农学院不断发展壮大,不仅为生产部队输送了一批批农业科技人才,还帮助生产部队发展农牧业,在新疆农林牧业的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八一农学院教学、科研、生产、基建等方面迅速发展,教学设备也在更新。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巴音查汗·盖力克回忆自己1986年分配到学校任教时的情景说:“那时候,学校的动物寄生虫标本陈列室已经有了一定规模,但标本的种类还满足不了日常教学需求,我们就经常去农牧区买一些动物回来解剖,一边制作标本一边用于教学。除此之外,还经常使用挂图来教学。”

  进入新世纪,已更名为新疆农业大学的八一农学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校基础科研设施越来越标准化、现代化。2018年,学校建设了新疆草食动物新药研究与创制重点实验室。在实验室标本陈列室内,系统收集了新疆特色药用植物、草食动物病理标本、动物寄生虫形态标本等,采用数字化建档、温控保存和3D可视化技术,实现标本的规范化管理与共享利用。2023年,该实验室获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7月10日,学生在新疆草食动物新药研究与创制重点实验室标本陈列室进行学习。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摄

  如今,行走在新疆农业大学,花木掩映、楼房林立、环境优美。学校已成为一所教学设备齐全、科研仪器及教学手段较先进,具有较雄厚教学科研力量和多层次办学能力的综合性农业高等院校。

  在学校原图书馆的位置,一个占地1.2万余平方米的博物馆(标本馆)即将建成。该馆拥有36万件标本的存储能力,将在学校教学和科研科普中发挥巨大作用,成为展示学校发展历史与教学科研实力的一个窗口。

  70多年的漫长岁月,马骨标本见证着新疆农业大学发展史,几代教育工作者的奋斗史,更见证着新疆高等农业教育的历程,也将见证学校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魏燕慧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