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翔 七月的新疆,绿意盎然,活力奔涌。17日至19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议员研讨班一行深入天山南北,实地考察和感受这片土地的发展脉动。从民主治理到科技赋能,从基层治理到文化传承,一路走来,各国议员在耳闻目睹中感知真实,在交流共鸣中增进理解。 研讨班一行首站来到庄严肃穆的新疆人民会堂,并参观了新疆人大历史展馆。泛黄的档案文献、珍贵的历史照片、详实的数据图表,清晰勾勒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新疆的实践轨迹。 “从纸质记录到数字化履职,从单一议题到全方位民生覆盖,我看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哈萨克斯坦议会上院宪法、司法体系和护法机构委员会成员科扎耶夫认为,这对不少国家的法治建设有很大启发。吉尔吉斯斯坦议会社会政策委员会成员库巴内奇别科夫说,不同民族、不同职业的代表可以顺畅表达意愿。民主在这里不是口号,是看得见的实践。 
各国议员参观新疆人大历史展馆。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翔摄 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更是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在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议员们深度了解新疆以法治“软联通”护航“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探索。 “从企业注册到纠纷解决,法治服务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这种无缝衔接的保障让营商环境更有吸引力。”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农业和水利委员会成员、人民民主党党员佐希多夫说,这里的经验值得“打包带回”。 科技创新浪潮正深刻改变着城市。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公司)的展厅里,AI语音翻译实时转换多语种对话,智慧教育系统精准分析学生学习数据,智医助理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一系列“黑科技”让议员们频频驻足。 塔吉克斯坦议会下院立法和人权委员会成员索利佐达•纳伊玛体验着多语种翻译设备,由衷赞叹:“科技不应是冰冷的代码,而应像这里一样,成为语言相通、民心相通的温暖桥梁。” 走进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高铁街道绿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非遗工作室、书画室、石榴籽小课堂等功能室干净明亮,设施齐全。社区还设有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信息采集点,居民心事有人倾听、难题能及时解决。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俄罗斯国家杜马文化和体育委员会主席马特钦说,“人大代表联络站建在群众家门口,让‘小事’有人管、‘难事’有人帮,这种基层治理的智慧值得借鉴。” 
各国议员参观自治区博物馆。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翔摄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汉代西域都护府相关文物、各民族交往文书……在自治区博物馆,一件件展品串联起新疆与中原地区源远流长的文明对话史。“每一件文物都是一部浓缩的历史书,无声地诉说着各民族交融共生的故事。”巴基斯坦国民议会议员拉贾•萨尔瓦尔深有感触地说,中国新疆在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做得很棒,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就是守护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议员们还走进亚士创能科技(乌鲁木齐)有限公司和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考察了新疆科技创新和现代制造业发展情况。“这次乌鲁木齐之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立体、发展的新疆。”白俄罗斯国民会议共和国院立法和国家建设委员会副主席瓦西里耶夫斯感慨,“交流是理解的开始,合作是共赢的路径。上合组织各国与中国新疆已经种下深化合作的种子,将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结出丰硕果实。”
责任编辑:侯惠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