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西娅 实习生 吴嘉琪 7月13日,吐鲁番市葡萄沟景区内,张慧手持三维激光扫描仪,正指导学生进行三维实体建模。40摄氏度的高温下,她反复校准仪器参数,额角的汗珠不断滑落。 “点云数据必须完整,绝对精度控制在2厘米以内,影像重叠度要大于80%,这是建模成功的关键。”张慧一边操作设备,一边向学生强调要点。 作为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教师,张慧的暑假总是和学生一起奔波在实习实践现场。 
7月13日,吐鲁番市葡萄沟风景区,张慧(右)指导学生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图片由本人提供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是做什么的?“简单说,就是教学生用仪器量土地、算数据、画图纸,为工程建设规划、勘察设计、施工打前站。”提起专业,张慧别有兴致,“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一直不错,在我们新疆,无论是修铁路、公路,还是搞滴灌工程、建风电光伏站等,都离不开测量技术。” 时光回溯到2011年,张慧作为专业带头人,被引进到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当时学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初建,师资薄弱、设备匮乏。张慧主动挑起大梁,带领团队走访20余家企业,与行业专家反复研讨,重构课程体系,将岗位需求、职业证书、技能大赛标准融入教学。短短几年间,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现快速发展:2014年获批自治区财政支持项目,2015年建成自治区精品课程《测量平差原理》,2019年跻身国家级骨干专业。2021年,张慧凭借过硬的专业素质,获交通运输行业高技能人才最高荣誉——“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称号。 “张老师的课特别接地气,她总能用企业案例把抽象的理论讲活。”学生马俊杰回忆道,实训课上,张慧老师会模拟真实工程场景,让学生分组完成从数据采集到成图的全流程作业,“她常说,测量是工程的眼睛,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职业技能大赛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更是大学生展示自我、实现梦想的舞台。教学中,张慧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她带学生参赛斩获自治区级以上奖项30余项,但最令她难忘的是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备战经历。当时赛制改革,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比较大,张慧安顿好孩子,连续两个月驻扎实训场,与学生同吃同练。 “那段时间,张老师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连全站仪的螺丝扭矩都要亲自校准。”参赛学生陀延杰回忆道。为攻克数字测图的技术瓶颈,老师带着团队进行了上百次实验推演,最终斩获全国三等奖,创造了新疆在该赛事中的最好成绩。更令人欣慰的是,陀延杰在张慧榜样力量的激励下,学业一路精进:高职毕业后升入本科,今年又成功考研“上岸”。 “作为老师最有成就感、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看到学生成长成才。”张慧说。 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阵地,需要既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又掌握现代教学方法的双师型教师。为了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适应性,每年寒暑假,张慧都会下企业实践锻炼。14年来,张慧深入建筑工地、生产厂区和桥梁检测一线,参与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涉及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为企业培训技术员工超千人次。 参与实践锻炼的过程中,张慧充分发挥专业所长,为企业排忧解难。去年,自治区的一项高等级水准测量项目精度核验遇阻,面临返工风险。接到求助后,张慧连夜驱车赶往现场,在4小时内重新核查高精度测量数据,为施工方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最终为企业避免了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硕果累累,张慧却始终谦逊。她办公室的书柜里,塞满了专业书籍和记录着教学反思与技术心得的泛黄笔记。随着社会发展,测量技术已从最初的道路施工,拓展到农村土地调查、文物保护、水利工程等多个领域。“工程测量技术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职业。”张慧说。 这两年,张慧又有了新目标,她正带领团队申报“测绘工程”本科专业,探索职业大学专业教学新模式。她的梦想朴实而坚定——让新疆的工程测量技术人才走向全国,让每一组数据都经得起时间检验。
责任编辑:刘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