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索蓉芝 从2014年加入自治区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到如今担任拜城县康其镇副镇长,阿米娜木·阿吉已在基层岗位上坚守了11年。11年间,她始终怀揣着“扎根家乡、服务乡亲”的初心,在就业、社保等岗位上忙碌,践行着新时代基层干部的担当与奉献。 “基层是最需要年轻人的地方”,7月21日,回想起11年前,大学毕业时老师在课堂上介绍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的情景,阿米娜木依旧心潮澎湃,她当时毫不犹豫报了名。 “能把学到的知识用在田间地头,为家乡发展出力,是件特别有意义的事。”带着这份纯粹的想法,阿米娜木一头扎进了基层。 在基层工作,光有热情还不够。记得第一次在拜城县调解村民宅基地纠纷,面对各执一词的村民,阿米娜木束手无策,只能请同事帮忙。但这些“挫败”没有击退她,反而坚定了她“沉下心接地气”的决心。跟着老党员学沟通技巧,没事就往村里跑,帮乡亲干活、听他们聊天,渐渐地她摸清了群众的需求,从“手忙脚乱”的年轻干部逐渐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基层骨干。 在拜城县工作期间,她的主要工作是帮群众拓宽增收渠道。该县村民喀斯木·阿吉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因没有技术只能去打零工。阿米娜木了解到情况后,牵线搭桥让喀斯木去参加技能培训,又协调企业为他找了工作。半年后再去走访,喀斯木不仅翻新了房子,还笑着告诉她:“孩子去了学校,进步很大。” 这件事让阿米娜木更加坚定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工作理念——帮助群众掌握技能,让他们走上致富路。在她的努力下,村里的几家困难户像喀斯木一样,靠着自己的双手实现了增收致富。 2022年,阿米娜木成为康其镇副镇长,负责社保、就业、民政等工作。面对辖区地多人少、灵活就业人员多、稳岗就业率低的现状,她没有等靠要,而是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群众需求,探索出一条带领群众“抱团发展”的路子。 阿米娜木动员7名劳务经纪人成立石榴花劳务经济合作社,在镇政府旁打造康其镇就业服务驿站,为群众提供用工咨询、求职登记、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起初,不少群众心存疑虑:“这个驿站靠谱吗?真能挣到钱吗?” 为了打消顾虑,阿米娜木带着劳务经纪人率先垂范,组织有经验的致富带头人带领村民外出采摘辣椒,让大家亲眼见证、亲身感受能装进口袋里的实惠。“现身说法”比任何宣传都有效。很快,想通过务工增加收入的村民越来越多,驿站也红火起来。 截至目前,康其镇就业服务驿站已发布就业岗位信息52批4200余条,开展招聘活动12场次,促进就业868人次,“点对点”推荐岗位2160人次,把岗位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在社保和民政工作中,阿米娜木始终坚持“政策为基、温度为要”。遇到因户口簿丢失无法领取社保补贴的孤寡老人,她安排工作人员上门收集材料、代为补办,还协调临时救助解燃眉之急;面对因材料不全而无法申请低保的大叔,她跑村委会、医院补齐证明,最终帮他顺利拿到低保金。“谢谢你还记得我。”大叔朴实的话语,成了她最珍贵的“奖状”。 11年扎根基层,阿米娜木也有过疲惫和委屈,但群众的期待、同事的坚守,总能让她重新充满力量。“苦是真的苦,但甜也是真的甜。”如今,她正朝着新的目标奋进:让就业驿站对接更多企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培养更多像石榴花劳务经济合作社这样的队伍,让群众在“抱团发展”中增加收入。 “只要能为群众多办点事,就舍不得走。”阿米娜木用11年的坚守证明,基层是奋斗的舞台,更是成长的沃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