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甘兴华 7月23日,“万人说新疆”创享会暨第四届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在塔城市举行。来自中央媒体、海内外网络创作者、企业代表及基层民众等近150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聚声·共创”“跨界·破圈”“和鸣·回响”三大主题分享创作心得,并同步启动第五届“万人说新疆”短视频大赛,持续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团结奋进的新疆。 把话筒交给普通人 国际在线国际部主任梁生文率先开启分享,他用3个层面拆解新疆“破圈”密码:“百姓之声”聚焦阿勒泰护林员与山林共生、棉田“新农人”智慧耕耘的日常,让浓郁的烟火气成为最动人的底色;“外嘴之声”邀请韩国、安哥拉网红沉浸式体验牧民生活,借外籍人士视角有效破除认知壁垒;“文明之声”唤醒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丝路记忆,让千年文明在当代焕发新生。 “当千万普通人成为叙事主体,真实便拥有了穿透人心的力量。”梁生文的总结引发全场共鸣。 自媒体达人“@英国报姐”章源源的亲身经历,也生动印证了这一理念。从拥有千万粉丝的博主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东城镇孙家沟村村民,她以720天的扎根实践完成了身份蜕变。“真实大于炫技,视频里邻居们的日常,成为最打动人心的内容。”章源源说。 同样“出圈”的还有来自云南的网民代表王丽平——凭一条新疆行Vlog收获170万播放量。“哪里是我掌握了流量密码,是新疆人民的善良和热情为视频‘充值’了热度。”王丽平感慨道,“那句‘辽阔的土地生不出狭窄的爱’是对新疆最深刻的注解。” 把新疆故事讲给世界 环球网执行总编辑石丁以“矿工法则”点燃第二场分享。他带领团队深入天山胜利隧道707米竖井,全球直播隧道贯通那一刻吸引了12.1万海外观众,力压路透社登顶平台榜首;一条烤包子的视频在YouTube斩获8000万自然播放量,让中国账号首登全球热榜;戈壁滩“定日镜”主题直播更揽1亿流量,展示中国新能源硬核实力。 “新疆夏季日照时间长,每天可为创作者额外馈赠3小时黄金窗口,这里的多元文化则是取之不竭的流量富矿。”石丁说。 广东省互联网业联合会秘书长曾玲珊则展现了跨域联动的巧思。她组织全网粉丝1500万的“@妥拉”等25位大V深入新疆,其中《阿妥体验新和县沙漠花海独特魅力》单篇阅读就破百万。“创作者脚踩新疆大地,镜头才能捕捉到独库公路晨雾、胡杨林秋韵——云端复制不了这份真实。”曾玲珊说。 企业视角同样动人。中核汇能新疆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常一琳用工程与人文的和鸣诠释责任担当: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让库斯拉甫乡农牧民住进安居房,大家告别7公里挑水史;光伏板下“草光互补”让盐碱地重生绿意…… 让世界听见新疆心跳 中国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副处长李畅翔分享了国际传播的创新实践:在主题革新上,联合俄罗斯籍网络达人梅丽莎共创《做一天哈萨克姑娘》,以222万海外播放量实现文化“破冰”;在形式突破上,打造人格化IP“头上有犄角”,用生活化叙事突破西方平台传播壁垒;在技术赋能上,运用AI技术让古画人物“穿越”喀什古城,实现传播“降维打击”。 “新疆最动人的风景不在取景框里,而在讲述者发光的眼睛里。”梅丽莎说,新疆不是地图上的一个点,而是永远充满惊喜的盲盒。 作为土生土长的塔城人,塔塔尔族“撒班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再屯娜·卡利穆瓦以温情讲述掀起全场情感高潮。被网友亲切称为“洋婆婆”的她回忆,小时候,爸爸用泥巴砌了个大烤炉,每天都有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的邻居来烤面包。妈妈总当“大师傅”,教大家和面、发面。大家分工协作,就像一家人,烤好的面包端出来时,围坐喝茶分享的欢笑声能传遍整条街。“现在回想起来,那烤炉里烤的不只是面包,更是各民族之间的情谊;飘出的不只是香气,更是各民族心连着心的暖意。”她感慨道。 最有力的传播不在单向输出,而在心灵共振;最动人的故事不在宏大叙事,而在烟火人间。当全球观众为赛里木湖的月色屏息,为塔城的“石榴籽”情谊动容,“万人说新疆”已让世界听见中国西北角最澎湃的心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