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梁伟 1959年12月31日上午,哈密火车站。皑皑白雪映衬着朱红色的站楼。 一声嘹亮的汽笛划破戈壁的沉寂,新疆历史上首列火车载着1700多名旅客,缓缓驶入站台。 《新疆日报》记者以饱含激情的笔触记录:“新疆各族人民日夜盼望火车进疆的千年夙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胜利实现了!” 哈密火车站前广场红旗如海,锣鼓震天,上万名各族群众手持花束,泪水与欢笑交织——这条从尾亚站延伸而来的钢铁血脉,终于跃过苍茫戈壁,第一次将新疆与祖国心脏紧紧相连。 两个月后,《新疆日报》记者再访哈密,曾经的荒野化作繁忙的“陆地港口”:五部吊车挥动钢铁臂膀,月装卸量相当于3万辆卡车的运载力;上海百货、苏杭绸缎涌入商店,7000吨土碱石膏乘火车远销津浙,克拉玛依的石油如血液般输入祖国身躯,新疆开始汇入国家经济大循环。随着铁轨进疆,新疆大幅降低百货、文化用品等九类商品的销售价格。《新疆日报》社论激情澎湃:“这是党的总路线光辉胜利,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胜利!” 铁轨持续西进。1962年底,1903公里的兰新铁路全线贯通至乌鲁木齐。当维吾尔族老人第一次坐上温暖的车厢,用55小时即抵兰州,时空被大幅压缩,“千年夙愿”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从零的突破到万里通衢,新疆铁路的每一次延伸都标注着崭新的历史坐标。1979年冬,历时八年凿穿天山的南疆铁路抵达库尔勒,冰封的达坂再难阻隔南北疆的血脉相连;1990年秋,兰新铁路西段通车至阿拉山口,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如钢铁长虹贯通亚欧;2014年,高铁列车以250公里时速驰骋戈壁,乌鲁木齐到兰州的时间锐减到11小时50分;2019年,K9858次列车驶出塔城站,全疆最后一个地州首府城市接入铁路网;2022年,和若铁路环抱塔克拉玛干沙漠,绘就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线……65年前那声划时代的汽笛,如今已化作纵横交错的9557公里钢铁网络,覆盖全疆80%以上县级行政区。恰如当年《新疆日报》所预言:“铁路将为大规模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俯瞰今日新疆大地,钢铁动脉织就壮阔经纬:纵贯乌鲁木齐至喀什的“一轴”,连接西北、西南、东北的“三出疆”通道,环抱天山与瀚海的“两环”铁路圈。钢轨搏动间,发展动能澎湃:2024年,新疆铁路货运发送量达2.37亿吨;同年,新疆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超1.6万列,中欧(中亚)班列通行量占全国一半以上。今年上半年,通行班列8736列,同比增长12.7%,边疆正崛起为亚欧大陆的“核心枢纽”。2024年,新疆铁路旅客发送量首次突破5000万人次。丝路古道从未如此人畅其行。 1959年的那声汽笛,正由呼啸的“复兴号”接力传承。铁轨之上,一个个“第一次”仍在不断诞生,延伸向更辽阔的远方。钢铁巨龙驮载朝阳奔向崭新的站台,65年前《新疆日报》头版那醒目标题所宣告的,不仅是一个交通奇迹的诞生,更是一场持续65年、仍在加速的伟大征程的启航。 铁轨所向,是发展的脉动,更是新疆拥抱未来、走向繁荣的壮阔通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