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 一排平房、一颗红色的五角星、一排挺拔的白杨树像士兵一样“守护”着国门,每次看到这张照片时,方修江都会无限感慨:70多年的历程中,变化的不仅是国门的样式,还有不断蓬勃发展的对外贸易和不断扩大的开放步伐。 
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第一代国门。霍尔果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供图 方修江和霍尔果斯的缘分可以追溯到1982年。当时,他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62团工作,彼时的霍尔果斯还只是一个口岸,既没有繁荣的商业贸易,也没有宽阔的马路和高楼大厦,1992年他调入霍尔果斯口岸管委会工作,退休前是霍尔果斯市副市长。近40年的工作中,他见证了这座城市从无到有、口岸经济不断发展的历程。 上世纪六十年代,边防部队在霍尔果斯口岸用红砖砌成了一排平房,主要发挥着联检大厅的作用。这排平房中间的门头上是一个三角造型的尖顶,三角中间是一颗红色的五角星,这就是霍尔果斯口岸第一代国门。“虽然看着很简陋,但却彰显着新中国向世界宣誓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决心。”方修江指着照片说。 
1983年升级后的霍尔果斯第二代国门投入使用。霍尔果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供图 1983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霍尔果斯口岸正式恢复开放,成为中国恢复开放最早和西北边境综合运量最大的国家一类公路口岸。为了满足当时通关货物的需求,国门进行了第一次升级,第二代国门重新选址建设,并提升了货物通关能力,每天出入境车辆都能让霍尔果斯口岸狭窄的道路变得“车水马龙”,各国人士开始从这里进入中国,中国人也开始从这里走向世界。 “霍尔果斯国门就是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从这里不仅可以连接世界,更写下了各国文化、经济、对外贸易交流的新篇章。”方修江说。 
1990年,霍尔果斯第三代国门。霍尔果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供图 往返于中国、哈萨克斯坦两国之间的人流量越来越大了,第二代国门也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1990年,国旗、国徽第一次“亮相”在第三代国门之上,这些元素激发了大家无限的爱国之情,也转化为建设美好家园的持续动力。 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霍尔果斯口岸边民互市,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内陆边民贸易市场; 
1996年,霍尔果斯第四代国门。霍尔果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供图 2012年4月,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正式成立,各级党组织迅即行动,广大党员冲锋在前,为开发区汇聚全球要素、实现跨越发展铸牢了根基; 2014年9月26日,年轻的霍尔果斯市成立,这片孕育着希望的土地焕发新的生机; 
2000年后,霍尔果斯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第四代国门经过拓宽加高,改造成为第五代国门。霍尔果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供图 2023年11月,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霍尔果斯片区成立,霍尔果斯片区迅速推出一批首创性、集成化改革举措,着力打通堵点卡点,“红色驿站”“党员示范岗”的设立确保了国家战略在国门一线高效落地生根; …… 
2018年第六代国门正式启用。霍尔果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供图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中国和世界的连接越来越紧密,大到各类工程机械,小到服装鞋帽百货,从霍尔果斯第六代国门向西而行,一条宽阔的商贸大道已经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国门的变迁不仅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更是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见证!”方修江说。 相关新闻 照片里的新疆①丨从“豆选”到全过程人民民主 照片里的新疆②丨从“第一口井”到“千万吨级” 照片里的新疆③丨从第一股棉纱到现代化纺织产业园
责任编辑:刘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