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时事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丨环起来的塔里木

时间:2025-07-29 23:26:07  来源:石榴云  作者:石榴云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毅

  7月13日,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贯通,一条能源走廊在塔克拉玛干“头顶”实现“合龙”。这是继公路、铁路、机场、阻沙防护带在塔克拉玛干地面实现“合龙”之后,又一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形成环线。

  7月13日,我国最大的750千伏超高压环网工程——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合龙”。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陈蔷薇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南疆工作,就做好南疆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新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准确领会把握“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着力补强南疆发展的短板。

  公路环起来、铁路环起来、机场环起来、电力环起来、绿色阻沙带环起来。新疆在荒凉的塔里木盆地“死磕”基础设施建设,把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推动南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

  连点成环,补齐发展短板

  说到南疆,你会想到什么?是飘香的瓜果、浓郁的民族风情、还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漫漫黄沙?南疆,这片位于新疆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的广大区域,既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又因恶劣的自然条件让人望而却步。被称为“死亡之海”的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横亘其中,让定居于此的人们的生存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

  这几年,身为中国最大沙漠的塔克拉玛干一次又一次和“合龙”“闭环”这样的词联系起来,每一次的“合龙”“闭环”,都会成为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对这样的壮举不吝赞美之词。

  创新采用"以桥代路"和墩身预制技术攻克风沙缺水难题,成功建设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采用 “水、土、气”的耦合机制和“乔、灌、草”的科学配置,给33.76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戴上“绿围脖”;研发快速开挖、快速准备、快速浇筑“三快”施工方法配合索道运输,让电塔穿越沙海,实现电网环塔……

  天山胜利隧道以22.13公里的长度,成为世界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其所在的乌尉高速公路全长319.7公里,主线设置桥梁265座、隧道17座,是贯通天山南北的国家重大交通工程(资料图)。胡虎虎摄

  依托国家强大的基建能力支持,今天,乌尉高速公路“打通”天山,南疆所有地州均通铁路、各族群众出行难题得到有效解决,能源、水利、交通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夯实了南疆发展根基,南疆也迎来了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

  7月初,且末县南缘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小麦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在金黄色小麦地里。这片由沙漠改造而来的新粮田,迎来了第一次丰收。

  7月13日,在且末县南缘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小麦联合收割机正在作业。巴音郭楞融媒体中心供图

  “风沙少了,有水有电,沙漠就能变良田。”种植户刘勇信心满满地说,未来可以复播青贮玉米,再养些羊,沙漠边缘搞出循环农业不再遥不可及。

  这样的丰收让人们从战略层面洞察到基础设施对南疆发展的重大意义。曾经零星分布的绿洲在基础设施的托举下,正逐渐连点成环,聚环成面。近30年来,新疆绿洲面积增加5.6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减少1955.7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减少242.8平方公里,实现荒漠面积和沙地面积“双缩减”。

  聚环成网,塑造融合之势

  基础设施正在缩短南疆与全国各地的时空距离,让曾经闭塞的南疆,阔步走向开放发展的前沿。

  7月1日,新疆首次开行经由格库铁路进出疆旅客列车K4532,这条铁路线不再绕行吐鲁番,实现喀什直达重庆,拉近了南疆与川渝地区的距离,方便了沿线群众交往交流。

  7月2日,K4532次列车驶过若羌县。若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当丝路美景与巴蜀火锅在铁路线两端相连,当南疆的核桃、红枣搭乘火车走进祖国西南大市场、川渝的技术、资金进入南疆助力当地产业升级,一列火车不仅缩减了通勤时间,更帮助两地人文经贸交流双向奔赴,实现从“地理相邻”到“发展相融”的跨越。

  这样的融合之势,让南疆各族群众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去年以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统筹援疆资金,组织群众开展双向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当来自南疆大漠深处的群众走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民族文化宫,参与天安门升国旗仪式时,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民族文化宫三个单元展厅门楣上的“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几个大字给且末县奥依亚依拉克镇色日克阔勒村村民加马力·图尔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有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家乡生活越来越好,走出沙漠已不是难事,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头顶同一片天空,脚踏同一方土地,与沙漠为邻的南疆,正通过不断融合,形成整体区域发展新的态势。自治区党委十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南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首次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及兵团南疆师市纳入支持范围,打破行政区划,从区域整体性发展角度对南疆进行谋划,提出南疆环塔里木经济带构想,打造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在新发展格局引领下,新疆引导推动各方面资源力量向南疆聚集、向基层倾斜,促进兵地城市一体建设,推动深度嵌入、融合发展,合力做活南疆“棋眼”。2024年,南疆各族群众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其中喀什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

  因环成链,锻造特色优势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交流更加频繁,点滴变化都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固本培元”。这也是国家大力支持新疆改善南疆基础设施条件的大智慧。

  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富集,是中国油气工业的“希望之海”。这里还是可再生能源的“聚宝盆”,新能源储量大、品质优、开发条件好,未来前景广阔。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满深联合站(满深油气运维中心)。陈士兵 摄

  如今,南疆凭借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带来的红利,加快把资源禀赋转化为重大产业项目,构建南疆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发展的“长板”特征逐渐清晰,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疆电外送”第三通道——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若羌新能源基地加紧建设、和田大红柳滩锂矿、火烧云铅锌矿等世界级矿产建设步伐加快,一个个大型项目支撑起南疆工业、矿业、新能源产业、林果业、棉花及粮食种植加工等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坚实基础,各类优势资源和配套设施整合串连,优势叠加,让南疆从过去缺水少电的能源末梢逐步走向资源要素配套协同的产业高地。

  随着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贯通,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的民丰县迎来了发展机会。工程建设加快了当地4.8万亩工程治沙和7万亩生物治沙以及250万千瓦光伏治沙工程的建设进程,有效减缓塔克拉玛干沙漠沙丘流动速度,实现了保障电网运行安全和持续改善生态的相互统一。

  “为今后发展带来绿色动能。”民丰县副县长张久杰介绍,目前已经有三家光伏企业以及一家风电企业落地民丰县,拉动投资超过100亿元,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超一千人,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经济数据也印证了南疆发展经历的变化。2024年,南疆工业增加值达1529.7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200家,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今年,南疆在去年锁边“合龙”基础上新增植绿扩边面积479万亩,各地充分调动各方防沙治沙积极性,南疆农牧民在沙漠周边沙化土地种植肉苁蓉、沙漠玫瑰等特色经济作物600余万亩,年产值突破300亿元,带动30余万人稳定就业。

  今天,天山南北各族儿女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闯劲,让现代化基础设施环绕塔里木盆地,推动南疆融入全疆、全国发展大格局。当漫天风沙散去,一个沙海淘金、绿富同兴的崭新南疆正生机勃发。

  责任编辑:刘颖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