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梁伟 1959年10月10日的《新疆日报》刊发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一座规模宏大的综合性体育场——乌鲁木齐体育场,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欢腾中落成。 这“第一次”,是零的突破,更是新疆体育现代化征程上划时代的奠基礼。 “自治区规模宏大的综合性体育场”,《新疆日报》的标题朴素却力透纸背。占地38000多平方米,可容纳2万名观众,这组数字在当时的西北边疆堪称震撼。中央草皮足球场、400米环形跑道、独立田径赛场,以及完备的配套建筑群,一举填补了新疆现代化大型综合体育场的空白,在辽阔的天山南北点燃了现代体育的第一束星火。 
左图为1965年乌鲁木齐南门体育馆;右图为《新疆日报》关于乌鲁木齐南门体育场、体育馆的报道。 这“第一次”,是边疆体育力量井喷的起点,是新疆健儿走向全国赛场的光荣通道。 乌鲁木齐体育场的落成,如同为蓄势待发的体育洪流打开了闸门。刚落成不久,它就迎来了自治区田径、射击等选拔赛。捷报频传:“26人次、4个队次刷新了自治区20个田径项目的最高纪录”。哈密铁路工人荣山奋力一掷,男子铁饼纪录飙升4米有余。这片崭新的场地,见证了新疆体育史上空前的竞技高潮;体育场的灯光,照亮了无数突破自我、挑战极限的日夜。 这“第一次”,是城市活力奔涌的中心,是几代新疆人集体记忆的鲜活载体。 1965年2月2日,《新疆日报》再次记录下一个里程碑:乌鲁木齐南门体育馆落成。这座建筑面积7800多平方米的体育馆,拥有近3000观众席、电动记分牌、专用灯光和水暖设备,让篮球、排球、乒乓球、体操等项目得以风雨无阻地在室内竞技。同年9月,全国排球联赛分赛区首次落户乌鲁木齐,在南门体育馆举行,标志着新疆已具备承接全国性赛事的能力。这些设施共同支撑起新疆体育事业的第一次腾飞,各类赛事如春潮涌动,深刻重塑了新疆体育的面貌。 这里不仅是竞技场,更是市民生活的精神家园。新年联欢的球赛、武术表演,元旦开放的群众活动……体育场馆的围墙内,激荡着青春的活力,回响着加油的呐喊,飘散着5分钱水果冰棒的清甜,承载着几代新疆人关于激情、友谊与城市归属感的共同记忆。 这“第一次”,更是新疆体育事业永不停歇、勇攀高峰的起点。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2001年底,伴随着一声巨响,功勋卓著的南门体育馆在烟尘中谢幕。这不是终结,而是为了更壮丽的腾飞——在乌鲁木齐市二工,规模更大、设施更先进、功能更完善的新疆体育中心拔地而起,于2005年竣工,成为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体育地标。 2017年5月31日,乌鲁木齐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开工建设。这座总建筑面积超30万平方米、总投资38亿元的综合体,囊括体育场、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田径馆、全民健身馆及星级酒店,其综合体育馆更荣膺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它不仅是举办国际赛事、全国综合型赛事的崭新舞台,更成为推动全民健身、提升城市品质的核心引擎。从2023—2024赛季CBA联赛新疆男篮主场的沸腾呐喊,到薛之谦、李宗盛等巨星演唱会的万人合唱,乌鲁木齐奥体中心正续写着新疆大型场馆服务人民、赋能城市的新篇章。 《新疆日报》2025年8月9日报道,截至2024年底,全区累计建成体育场地88816个,体育场地总面积达7560.15万平方米,人均占有场地面积达2.88平方米。这组数据,正是从乌鲁木齐体育场和南门体育馆肇始的“第一次”所结出的丰硕果实。 回望乌鲁木齐体育场那第一块精心铺设的草皮绿茵,第一圈符合国际标准的弹性跑道,第一座能容纳万人的阶梯看台——这些“第一次”,是新疆体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的见证;是几代体育人挥洒汗水、为国争光的梦想摇篮;是边疆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追求健康美好生活的时代缩影。这座最初的综合性体育场馆,如同一个永恒的起点,它所承载的拼搏精神与开拓意志,已深深融入新疆体育的血脉,并将继续激励着这片热土在新时代的赛道上,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永续奔跑。 
本栏目图片由新疆图片库提供 相关阅读: 新疆第一次①丨新中国第一个自主勘探开发的大油田 新疆第一次② | 从“第一块印花布”到“第一缕毛条” 新疆第一次③丨第一座现代化糖厂 新疆第一次④丨从首座现代化剧场启程…… 新疆第一次⑤丨第一批机关基层党支部公开 新疆第一次⑥丨第一个五年计划 新疆第一次⑦丨第一座八层大楼 新疆第一次⑧丨“传世绝唱”第一次跃然纸上 新疆第一次⑨丨第一条铁轨向前延伸 新疆第一次⑩丨第一所综合大学 新疆第一次⑪丨中戏首届新疆班
责任编辑:薛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