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时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持续推进全民阅读走深走实

时间:2025-08-22 16:13:13  来源:石榴云  作者:石榴云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关慕蓉 新疆财经大学教授 王国新

  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全民阅读是社会成熟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阅读。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12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新疆广泛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新疆,2024年举办首届新疆全民阅读大会,使阅读成为沟通各族群众心灵、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纽带,让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天山南北蔚然成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关键时期,有形有感有效推进全民阅读走深走实,为文化润疆注入强劲书香动能,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

  聚焦有形,夯实全民阅读基础工程

  阅读空间有形化,织密阅读设施网络。全民阅读设施网络以图书馆为核心枢纽,涵盖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城市书房、阅读驿站等多元形态。新疆地域辽阔、城乡差异较大,要通过织密阅读设施网络,让阅读资源从存在走向可及,从集中走向普惠,让书香触手可及。一是积极推进区县图书馆总分馆体制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文献资源统一调配、服务标准统一规范、专业人才统一培训,常态化开展流动售书车下乡服务,实现阅读与群众零距离。二是升级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实现从“有其屋”到“优其质”的转变,让阅读真正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三是针对城市人群快节奏生活特点,在公园、商圈、交通枢纽等场所嵌入小型化、便捷化的阅读空间,创新建设城市书房、阅读驿站,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突破传统图书馆的时空限制,让阅读场景融入城市烟火,实现“转角遇书香”的美好体验。

  资源供给有形化,强化优质资源供给。面对时代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提供具有思想深度、文化厚度、实用价值且多元的阅读内容体系十分必要。优质阅读资源的供给过程,本质上是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过程,让群众实现从有书读到读好书的跨越。让优质资源真正走进各族群众心中,必须立足新疆地域特点和战略需求,以“有形化”建设筑牢思想文化阵地。一是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重点配送中华经典、党史国史、新疆故事三大类主题读物,让主流思想入脑入心。二是开发多语种优秀出版物,一方面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著作翻译成多种民族文字版,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和中华文化精髓在各民族中广泛传播;另一方面,支持民族语言原创作品创作,出版反映各民族生产生活、民俗风情的书籍,并同步推出汉语译本,促进各民族文化互鉴共赏。三是建立“群众点单—政府配书”动态更新机制,通过基层调研、线上问卷、书屋反馈等方式,常态化收集群众阅读需求,根据“点单”情况制定配书清单,定期更新书屋藏书,对热门书籍及时补充,对借阅率低的书籍定期流转。

  活动开展有形化,打造品牌阅读活动。开展品牌阅读活动,是为了通过系统化策划、特色化设计和常态化开展,让阅读从个人行为上升为社会行动,从文化现象转变为文明风尚,使党的创新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理念通过书籍和活动走进群众心中。一方面,做精读书日、读书月等品牌活动,通过自治区与地州市、县乡村多级联动,统一标识、统一宣传、统一行动,让活动的影响力从城市延伸到乡村,从机关单位覆盖到学校企业;另一方面,做优全民诵读大赛等特色项目,以声传情、以文化人,让经典走出书本、走进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做强基层读书会、牧区流动书展等小微载体,精准对接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让阅读活动融入日常生活。

  突出有感,激发全民阅读内生动力

  以内容感染力增进价值认同。阅读的核心价值在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而内容的感染力则是增进价值认同的关键所在。要通过精准选取与群众生活紧密相连、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内容,让阅读成为传递思想、凝聚共识、滋养心灵的重要载体,使各族群众在阅读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对家乡发展的热爱。一是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近期出版的《我们新疆好地方:见证神奇与梦想》等书籍,融合优美的文字、精彩的图片于一体,展现草原牧场的生态之美、乡村振兴的发展之变、城市建设的繁荣之景,以当代视角记录新疆各族群众共同奋斗、共建家园的生动实践。通过阅读这类图书,能够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不断坚定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二是传播现代文明理念,引领时代风尚。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群众对科学知识、文明生活的需求日益迫切。通过普及科普读本、法治丛书等读物,将现代文明理念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内容,让阅读成为提升能力、拥抱新生活的重要途径,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文明新风尚。三是注重挖掘和推广新疆作家创作的优秀作品,让这些饱含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书籍成为连接群众与家乡、时代的情感纽带。

  以形式吸引力激活参与热情。在数字时代,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阅读活动形式,是打破传统阅读壁垒、提升参与热情的关键路径。一是搭建线上阅读矩阵。要不断完善由电子书阅读设备、有声书APP、数字图书馆线上阅读平台、社交媒体读书平台等组成的线上阅读矩阵,让用户根据需求随时随地阅读。二是引入智能阅读设备,在实体阅读空间中植入科技元素,打造“阅读+科技”的沉浸式体验。三是打造互动体验项目,借助VR、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阅读场景,打破时空限制,让读者走进书本世界。

  以宣传感召力培育社会风尚。深入推进全民阅读,要以宣传感召力凝聚共识、激发行动,在天山南北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社会风尚。一是利用媒体平台树立阅读榜样。开设“书香天山”等专栏,通过典型报道、深度访谈等形式,讲述不同群体的阅读故事,传递阅读的力量。定期发布“新疆好书榜”,引导群众选好书、读好书。二是利用公益宣传传递阅读温度。公益宣传以情感共鸣为纽带,能有效拉近阅读与群众的心理距离。“温馨春运文明相伴”主题宣传活动在乌鲁木齐站设图书展架,在列车上打造图书角,为乘客提供新疆题材儿童绘本及文化旅游类图书,并开展阅读问答、赠书等互动,让乘客随时“开卷有益”。三是利用志愿服务拓展宣传渠道。志愿者是宣传阅读理念、培育社会风尚的重要力量,要吸纳教师、文化工作者、大学生、退休干部等群体组成志愿服务队,走进校园、走进厂矿企业开展常态化宣传服务,讲解中华经典故事、解读政策法规,让群众在轻松氛围中理解阅读的意义。

  锚定有效成果,彰显全民阅读时代价值

  在凝聚共识上见实效。当全民阅读紧扣时代主旋律,构建起广泛可达的传播网络时,其凝聚共识的效能是巨大的。要努力做到公共图书馆文献流通量、红色主题文献借阅量显著增长,让阅读成为传播党的理论政策的“扩音器”和凝聚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识的“强磁场”,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在提升素养上见实效。全民阅读是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人文素养的关键途径,是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的重要支撑。要将阅读与区域发展需求、个体成长渴望紧密结合,将阅读力转化为生产力和竞争力,为新疆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在促进交融上见实效。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增强国家认同、民族团结的必由之路。阅读是跨越文化差异、促进心灵相通、深化文化认同最温润而有力的桥梁。要充分利用阅读的文化纽带作用,让各民族在共同阅读体验和文化互鉴中增强认同,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构建和谐新疆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学习,一个人才能始终跟上时代的步伐,一个政党才能始终挺立在时代的潮头,一个民族才能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坚持把全民阅读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发挥全民阅读在文化润疆中的重要作用,让书香飘荡在天山南北,为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赵玉伟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