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时事

深读丨以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08-22 16:13:17  来源:石榴云  作者:石榴云

  我国正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通过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新疆自贸试验区将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新引擎,促进新疆更好地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

  ● 刘俊 冯江华 / 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统筹发展和安全,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强改革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让自贸试验区更好发挥示范作用。”制度型开放是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所在,是持续发挥以开放促改革的必然选择。必须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积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以制度型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服务国家总体战略布局。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心,是“一带一路”核心区。设立新疆自贸试验区,是将新疆自身的区域性开放纳入国家向西开放总体布局的关键举措,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经济联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在对外开放中占据领先地位,而中西部地区的开放程度相对较低。新疆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为促进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协调开放提供了新平台。通过在新疆开展制度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新疆集聚,推动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进而辐射带动整个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培育和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当前,新疆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加快构建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自贸试验区,能够提升新疆的对外开放水平,为特色产业体系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一方面,通过开放市场、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推动新疆传统优势产业的提质升级;另一方面,借助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培育新兴产业,拓展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新疆产业的区域竞争力和发展韧性,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开创新时代对外开放新格局。新疆处于国内大循环的外延和国际大循环的前沿之地,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理应承担更大的历史责任。新疆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通过探索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等领域的改革,为边疆地区的改革开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以创新实践推进多领域制度型开放

  制度创新成果丰硕。新疆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扎实推进改革试点任务实施,自成立起至2025年6月,已有129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面启动,已落地实施和取得阶段性成效80多项,相关部门及片区出台支持政策35项,下放自治区级权限45项,形成35个省级制度创新成果和典型案例在全疆复制推广。在贸易监管模式创新方面,乌鲁木齐片区实施重要矿产品“口岸+卸货地” 联合监管模式、喀什片区实施“属地直通”作业模式、霍尔果斯片区实施出口农副产品“口岸直通”作业模式,打造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集约化监管模式,分别在不同领域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

  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口岸经济发展促进条例》颁布实施,新疆自贸试验区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进入新阶段。《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围绕新疆自贸试验区的管理体制、投资开放、贸易便利化、特色产业、金融服务、营商环境等核心领域作出系统性规定,为新疆打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坚实支撑,进一步推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智慧口岸提升通关效能。新疆自贸试验区大力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提升口岸通关效能,霍尔果斯铁路(公路)口岸、乌鲁木齐航空口岸获批国家智慧口岸试点。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创新实施“一单到底、并联作业”通关模式,班列入境检查时间缩短一半以上。喀什、霍尔果斯片区推行“公路口岸+属地直通”通关模式,通关时间由3至5天缩短到6至8小时。智慧口岸建设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口岸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提高了口岸的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了企业的通关成本。

  智慧物流实现新突破。新疆自贸试验区围绕铁路、公路、航空,大力建设联通欧亚的综合物流枢纽。TIR(国际公路运输系统)集结中心先后在喀什、乌鲁木齐挂牌运营。“天山号”多式联运品牌班列实现“抵站直装”。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优化与周边国家主要城市航路航线网络衔接,不断织密航空客货运航线网络。在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推动下,中欧班列的发展取得了新突破。2024年,新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铁路口岸过境中欧(中亚)班列达16414列,同比增长14%,过境数量在全国占比超半数。截至8月8日,今年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数量突破6000列大关,相较去年提前46天,创历史新高。中欧班列的稳定运行,不仅加强了新疆与欧洲及中亚地区的贸易联系,也促进了沿线经济贸易发展,为各国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更多动力。同时,新疆积极拓展中欧班列的运输品类和线路,推动中欧班列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发挥新疆在国际物流运输中的重要作用。

  更大力度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新疆自贸试验区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效,但还存在思想解放不够、制度创新不多、系统集成不足、产业支撑不强、人才队伍不专等亟待改进的问题,要聚焦制度型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解放思想,激活改革内生动力。应定期组织自贸试验区管理干部、重点企业负责人赴上海、广东、浙江等自贸试验区发展成熟地区考察,围绕制度创新、产业培育、营商环境优化等重点领域进行专题学习,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发展理念,推动思想观念转变。

  聚焦制度创新攻坚,打造标志性成果。围绕“便利贸易投资、服务贸易、数据跨境流动”等重点领域,在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三个片区分别设立专项创新基地。如,乌鲁木齐片区聚焦陆上边境口岸型经济与数字贸易融合创新;喀什片区聚焦面向中亚的服务贸易便利化探索;霍尔果斯片区聚焦跨境能源合作与物流通关效率提升,形成“一片区一特色”的差异化改革路径。

  强化产业支撑,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新疆资源禀赋和片区功能定位,绘制重点产业链图谱,明确招商目标企业。乌鲁木齐片区重点招引“数字经济+跨境电商”“先进制造+中欧班列”类企业,可引进跨境电商平台企业、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等;喀什片区聚焦“纺织服装+中亚市场”“文化旅游+跨境服务”项目,可引进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国际旅行社等;霍尔果斯片区聚焦“能源加工+跨境物流”“边境贸易+金融结算”企业,可引进油气加工企业、跨境物流企业等。建立招商项目库,提高项目签约率和落地率。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实施自贸试验区人才专项引进工程,重点引进懂国际规则、跨境贸易、数字经济、法律仲裁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建立产学研用人才培育基地,定向培养报关、跨境结算、多语种服务等应用型人才,为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完善协同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由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协调,统筹开展制度创新研究与试点任务攻坚,协调解决自贸试验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建立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定期互访机制,定期召开片区工作交流会,共享创新经验、联动开展招商活动。

  自贸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是新时代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要以更大力度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是中央统战部重点课题“加快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促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刘俊,新疆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冯江华,新疆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梁丽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