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胡大敏 每天上班,经过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火车西站街道辖区机务段西街北侧,看到曾经的空地变成了热闹的美食街,张紫薇心里总会感到宽慰。两年前,作为辖区街道劳动保障专干,她曾多次参与协调,申请对空置地面进行土地硬化,改善商户门前环境,如今有了结果。 
8月22日,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火车西站街道辖区机务段西街北侧,已经成为了美食街。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胡大敏摄 张紫薇今年25岁,2022年从新疆大学毕业后,参加了乌鲁木齐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报名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帮扶乡村振兴岗位。2022年12月,她到火车西站街道就职,成为街道社会事务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一名劳动保障专干,从事创业、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工作。 “我大学专业就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背景与我从事的工作高度契合。”张紫薇说。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张紫薇发现大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中的工作有很大差别。作为一名劳动保障专干,需面对制定创业活动计划、开展创业活动、摸排创业人员和带动就业人员、走访个体工商户、培训信息宣发、协调培训场地等诸多事务。这些工作不仅琐碎,还要和各部门、单位打交道,考验沟通协调能力。 作为一名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张紫薇起初工作起来有点吃力,由于考虑问题不全面和一些沟通问题,有时工作甚至进行不下去。 
张紫薇在工作。图片由本人提供 看到这个小姑娘经常因工作进展受阻而发愁、沮丧,火车西站街道社会事务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副主任阿力努尔·米吉提主动教张紫薇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让工作更有效率。 “阿力努尔主任就像一个知心大姐姐,耐心给我指导,有时甚至亲自打电话和相关单位沟通协调,问题很快就解决了,让我很感动,我也学到了很多与人沟通的技巧。”张紫薇说。 为帮助辖区未就业人员尽快就业,火车西站街道每年都会组织辖区未就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如何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如何寻找距离最近的培训场所?如何选择更加实用的课程,让培训人员学到真本事、快速就业?张紫薇一边总结工作经验,一边进行市场调研,并听取专业人士建议,在辖区推出电商、烘焙、电焊、家政等培训课程。2年的工作中,她组织开展了5场职业技能培训,150多名未就业人员参加培训,部分人员培训结束后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居民朱学军就是其中一员。 2024年8月,朱学军参加了火车西站街道组织的电焊职业技能培训后,找到了一份电焊工作。“培训针对性强,很实用。我现在月工资有7000多元,有技术走到哪里都不怕找不到工作。”朱学军说。 积极推进惠民政策落地见效,对符合一次性创业补贴申请条件的创业者,主动解读政策细则,全程指导其按规范流程申报补贴;日常商户走访中,重点宣传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居民,逐项说明申请材料要求,并依规审核申报材料;针对有资金需求的创业者,精准推荐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耐心解答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等。当这些实实在在的补贴和资金发放到居民和创业者手中,他们脸上露出了笑容,张紫薇心里很踏实,干劲也更足了。 “当大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帮居民实现再就业,依托创业市场建设缓解就业难题,精准落实补贴政策让居民‘钱袋子’更鼓……看到居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政策红利,我深切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与分量,也更坚定了用专业能力服务群众的初心。”张紫薇说。 这份工作经历,让张紫薇快速成长,从一名不善于与人沟通、甚至有点害怕沟通的女孩,成长为一名沟通能力强、做事干练、熟悉各类政策、能及时解答居民各类咨询的劳动保障专干。因为工作能力突出,她在2024年年度考核中获评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优秀“三支一扶”人员。 “将所学知识用于服务群众很有意义,‘三支一扶’工作让我对基层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迅速成长起来,我想这将是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张紫薇说。
责任编辑:严培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