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时事

造梦者丨两度请缨援疆 她在梨城种下“工科种子”

时间:2025-08-26 16:09:25  来源:石榴云  作者:石榴云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西娅 实习生 吴嘉琪

  暑期,新疆科技学院援疆干部、化工与纺织工程学院院长胡雪敏仍忙碌不停,申报新专业、推进实验室建设……每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如果顺利,明年学院将新增石油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胡雪敏眼中闪着光,语气坚定而充满干劲,“援疆让我收获了宝贵而丰富的经历,是很有意义的一次人生选择。”

  如今,学院已拥有5个专业、1800名在校生、7755平方米实验室和近百人的教师队伍。一串串数字,印证着新疆科技学院化工与纺织工程学院发展的足迹。

  6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空白。

  胡雪敏指导学生做科研。图片由新疆科技学院提供

  2019年,新疆科技学院筹建化工与纺织工程学院,亟须专业师资支援。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轻化工程系教研室主任胡雪敏主动请缨,怀着对边疆建设的满腔热忱来到库尔勒市,扛起了筹建化工与纺织工程学院的重任。

  初抵新疆,气候干燥、饮食差异带来了生活上的挑战。刚刚转设的新疆科技学院工科办学经验匮乏,一切从零起步。

  从深入当地企业调研人才需求,到奔赴多地院校取经工科建设经验;从反复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到严格筛选和培养新教师;从精细教学运行管理,到亲手绘制实验室建设蓝图——胡雪敏始终亲力亲为,一丝不苟。

  在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期,面临着由旧教室改造带来的水电通风条件无法满足实验要求的困境。“实验室建设质量直接决定工科教育水平与产业创新能力。”胡雪敏心急如焚,资金不足,就一次次向相关部门争取支持。人手短缺,就带着年轻教师们做规划、定方案、盯装修。最终,实验室如期完工,2020年,学院迎来了首届新生,学生的实践教学得到了保障。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2022年底,胡雪敏的3年援疆期将满。然而,望着即将步入正轨的学院,想着并肩奋斗的同事,她深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可以做得更好。一番深思熟虑后,胡雪敏再次申请援疆,继续坚守在这片土地上。

  身为院长,胡雪敏深知只有贴近学生,了解青年学生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做好育人工作。因此,在主持学院事务的同时,胡雪敏主动承担了《纤维化学与物理》《打样技能训练》等课程教学,每天她总是提前一两个小时到办公室,忙到天黑才离开。

  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胡雪敏更是倾注心血。学生思路不清,她就利用晚上时间陪他们理顺逻辑;实验遇阻,便一对一耐心指导,化解他们的焦虑。点点滴滴,学生也将胡雪敏的关爱铭记于心。毕业答辩后的一天下午,学生们手捧鲜花涌入她的办公室,空气里洋溢着感恩、欢笑与祝福。

  “准备课题项目的那段时间,胡老师有空就和我们在一起,带着我们精读前沿论文,逐篇剖析,提炼科学问题,反复锤炼立项书的逻辑链条与创新点。”2024届毕业生闵浩洋说,在胡老师的指导下,他和同学申报的课题《静电驻极纳米纤维空气过滤材料的制备》成功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而这个项目最初只是源于大家对空气污染治理的一个模糊想法。

  胡雪敏深知,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为加速年轻教师成长,她带领大家深入企业一线调研实践,指导他们如何有效融合教学与科研、对接专业与产业、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

  在胡雪敏的带领下,学院紧密依托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五大优势产业,科研工作不断突破:团队主持立项自治区科技厅重点研发任务专项《整经工序智能上落纱系统模型关键技术的开发及应用》《罗布麻纺织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示范》,撰写专利2项,制定团体标准1项,发表论文近20篇。

  “在科研中我们的能力同步得到了锻炼,并将前沿案例转化为课堂剖析素材,把新技术新方法融入教学内容,教学更接地气,课堂活跃度也提高了。”新疆科技学院青年教师王丽莎说。

  第十批省市优秀援疆干部人才、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优秀科技工作者、新疆科技学院最美教师……6年躬耕,胡雪敏把个人奋斗融入新疆工科教育事业,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教育报国,不在远方,就在此刻脚下这片需要深耕的土地。在服务新疆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她与学院的故事,正翻向崭新的一页。

  责任编辑:高泽斌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
中共独山子区第十届委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的红砖房
【小微心语】装满回忆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从70%到95%!十年攻坚,终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已开放(附时间表)
独山子文化体育场馆均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