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刘毅报道)8月27日,全国花生大面积单产纪录再次落户新疆。当日,自治区农科院组织专家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47团20连1300亩花生示范田进行实收测产,其中选取460亩示范方,实收面积1亩,以平均亩产803.4公斤的成绩,时隔一年再次刷新全国花生大面积单产纪录。 
8月27日,兵团第八师147团20连惠利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黄世平(右)展示丰收的花生。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毅摄 据介绍,此次测产的示范田由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料作物遗传育种与栽培生理创新团队和新疆农垦科学院以“兵地联合”的方式共同创建。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在品种选育、机械配套等方面给予技术指导,由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具体实施。 “单产纪录远高于国内270公斤的平均单产水平。”本次测产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新友说,新疆连续创下全国花生单产纪录,充分说明新疆的光热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非常适宜花生种植,具备显著的增产潜力,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此次刷新纪录的试验田曾于2024年创下658.24公斤/亩的千亩方单产纪录。一年来,研究团队通过筛选适宜的高油酸花生品种,进一步集成良种良法,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再次提高了单产水平。 
8月27日,技术专家在兵团第八师147团20连一片种植面积达1300亩的花生示范田现场实打验收。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毅摄 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新疆综合试验站站长、自治区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强介绍,今年,科研人员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特别是优化了花生水肥一体化灌溉模式,使花生灌溉施肥更加精准可控,保证了花生的坐果率和品质,实现了优化群体数量、释放增产潜力的目标。 “增产同时还实现了降本。”兵团第八师147团20连惠利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黄世平介绍,更加精准的田间管理不仅提高了花生单产,还使花生的亩均投入成本降低600元,亩均效益提升近千元。 “要做好产业化发展文章,将生产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李强说,今年,中国工程院已牵头在新疆启动花生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科研人员将立足新疆花生扩种潜力优势,从新疆花生产业发展现状与潜力评估、花生产业发展区域布局等方面展开研究,分区域分模式推进新疆花生产业从“零星种植”到“全链升级”转型,形成节水型、高附加值、抗风险的现代花生产业体系。
责任编辑:侯惠燕
|